一: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知:知道,明了。
半解:未全理解。
一知半解㊣ㄧ ㄓ ㄅㄢˋ ㄐㄧㄝˇyī zhī bàn jiě釋義形容人所知不全,了解不深。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有透徹之悟,有但淂一知半解之悟。」野叟曝言・第一一八回:「愚兄博覽群書,熟聞母訓,始得一知半解。」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07795一知半解㊣釋義最近網路購物非常流行,很多人都會上網閒逛。這天,小美在某個購物網站看到一個很可愛的娃娃,因此想要網上訂購,但是她不知道要怎麼做才好,於是問旁邊的小明。「小明,你知道要如何在網路上購物嗎?」小明聽到心儀的小美有求於他,立刻高興地說︰「知道啊,我來幫妳。」「那太好了!」於是小明接過小美的滑鼠,開始幫她在網路上面訂貨,但才過了一會兒,就遇到了難題。「奇怪,為什麼會失敗呢?」小明顯得非常苦惱。小美疑惑說︰「你不是說你會網路購物嗎?」小明有點不知所措地說︰「這……我也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網路訂貨不是只要直接訂購就可以嗎?為什麼會不行呢?」這時小寶剛好經過,小美就問他,該如何在網路訂貨。小寶過來一看,笑道︰「購物網站採會員制,因為你們沒有登錄為會員,當然沒辦法訂貨啊。」小明聽了以後,問說︰「登錄會員?這是什麼意思啊?」小寶解釋道︰「就是在這個網站申請一個會員帳號,成為他們的會員。」小美轉而對小寶說︰「那你可以幫我申請會員嗎?」小寶說道︰「沒問題。」於是小寶幫小美申請了會員帳號,又一一解釋訂貨和付款的流程。看到小寶對於網路如此熟練,小明很不好意思地說︰「我本來以為自己對網路已經很了解,現在看來,我根本只是一知半解,還要多加學習。」小美聽後也說︰「我也要跟你們一起學習網路!」一知半解一知半解備註附成語小故事號FL00000001704一知半解備註頻19書中國成語大辭典、經典成語、成語辭典、實用成語辭典(1)(2)(1)、活用造句辭典(成語部分)、實用分類學生成語辭典(上)(下)、漢語成語考釋詞典、中國成語大辭典、遠流活用成語辭典、讀成語寫作文(上)(下)(上)、成語分類辭典(上)(下)(上)、新編兒童成語小百科(1)~(12)、活用成語分類辭典(上)(下)、成語辨正辭典、同義反義成語詞典、中國成語大辭典、成語大辭典(上)(下)、漢英對照成語辭典、成語典號FL00000029792
一知半解-教育部成語典【台湾】一知半解㊣ㄧ ㄓ ㄅㄢˋ ㄐㄧㄝˇyī zhī bàn jiě不求甚解不求甚解融會貫通融會貫通釋義形容一個人所知不全,了解不深。※#語或出宋・張栻〈寄周子充尚書〉。典源※#宋・張栻〈寄周子充尚書〉(據《張南軒先生文集・卷一・書》引)①蓋致知力行,此兩者工夫互相發也。尋常與朋友講論,愚意欲其據所知者而行之。行而思之,庶幾所踐之實,而思慮之開明,不然。貪高慕遠,莫能有之,果何為哉?然有所謂知之至者,則其行自不能已,然須致知力行工夫既到,而後及此,如顏子是也。彼所謂欲罷不能者,知之至而自不能以已也。若學者以想象臆度②,或一知半解為知道,而日知之則無不能行,是妄而已。曾皙詠歸之語,亦可謂見道體矣。而孟子猶以其行不掩為狂,而況下此者哉!注①典故或見於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②臆度:音ㄧˋ ㄉㄨㄛˋ,主觀的揣測。參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論詩如論禪,漢魏晉與盛唐之詩,則第一義也。大歷以還之詩,則小乘禪也,已落第二義矣。晚唐之詩,則聲聞辟支果也。學漢魏晉與盛唐詩者,臨濟下也;學大歷以還之詩者,曹洞下也。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陽學力,下韓退之遠甚,而其詩獨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為當行,乃為本色。然悟有淺深,有分限,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漢魏尚矣,不假悟也。謝靈運至盛唐諸公,透徹之悟也。他雖有悟者,皆非第一義也。我評之非僭也,辯之非妄也。天下有可廢之人,無可廢之言,詩道如是也。若以為不然,則是見詩之不廣,參詩之不熟耳。典故對於「一知半解」一語的源頭,有人以為來自於宋代大儒張栻的〈寄周子充尚書〉。張栻為宋代著名理學家之一,〈寄周子充尚書〉中有一段文字是講述他即知即行、知行合一的理學觀。他認為學者欲窮究真理,應同時注意到「致知」與「力行」兩種工夫,將所知付諸行動,行動時又不斷思慮以增所知,如此周而復始方能有持續的進步。但若為學時未求真知,光憑主觀揣度,或不求甚解,又以其為所知並據之而行,那麼所得的一切將會是虛妄不實的。張栻這段文字,不但強調了「致知」與「力行」的為學工夫,也闡明了求真知的必要性。而後人便以他文中的「一知半解」,用來形容一個人所知不全,了解不深。另外,在同一時代嚴羽所作的《滄浪詩話》中,亦見此語。《滄浪詩話》是本文學批評專著,以禪道論詩,主張詩貴妙悟。在〈詩辯〉一篇中便說:「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又說「悟有淺深,有分限,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悟之淺深自然就影響詩的成就。而有人以為「一知半解」即源於此處的「一知半解之悟」,也是用來形容了解有限,不夠深入。書證①宋・張栻〈寄周子充尚書〉:「若學者以想象臆度,或一知半解為知道,而日知之則無不能行,是妄而已。」(源)②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然悟有淺深,有分限,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③明・李贄《續焚書・卷一・與焦漪園太史》:「慈湖雖得象山簡易直截之旨,意尚未滿,復參究禪林諸書,蓋真知生死事大,不欲以一知半解自足已也。」④《野叟曝言・第一一八回》:「愚兄博覽群書,熟聞母訓,始得一知半解。」⑤《唐宋詩醇・卷三三・眉山蘇軾詩一》:「洵乎獨立千古,非一代一人之詩也。而陳師道顧謂其初學劉禹錫,晚學李太白,毋乃一知半解歟?」⑥《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安老爺雖是滿腹學問,向來對一知半解,無不虛心。」用法義形容人所知不全,了解不深。類用在「理解籠統」的表述上。例①這事我一知半解,恕我無法向你說明。②我對網路購物一知半解,請您教教我吧!③一知半解的認知,會造成學習上更大的障礙。④有關這個問題,我仍在了解中,目前還是一知半解。⑤這問題沒那麼單純,他一知半解地說明只會讓人更加糊塗。⑥這些題目都很難,儘管老師解說了半天,我還是一知半解。⑦我希望對這個問題能再繼續觀察,一知半解並不能讓我滿意。⑧原來他是玉器方面的行家,我還以為他一知半解地亂蓋而已。⑨我來山村已經一年多了,但是對於這村裡的習俗,依然一知半解。⑩我希望同學都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求學精神,不要侷限於一知半解。
宋-张栻--《张南轩文集 一·寄周子充尚书(其一)》:若学者以想象肊度,或一知半解为知道,而日知之则无不能行,是妄而已。
清-袁枚--《小山房文集·一九·再答似村书》:仆读宋儒集注,决科名,得有今日。常虑无以报古之贤人,故有一知半解,必标出之,为宋儒补偏救弊,以俟后之君子。
清-黄世仲-五三回-《洪秀全演义》:自出此示后,便有许多一知半解之徒,跃跃欲动。
现代-沈从文--《湘西》:一知半解的读书人,想破除迷信,要打倒它,否认这种”先知”,正说明另一种人的”无知”。
当代-王小鹰-一二-《丹青引》:陈良渚和杨金凤都有点明白他的意图了,却都是一知半解,并不能了然他全部的心境。
现代-叶圣陶--《含羞草》:会上的那些裁判员,没一个是一知半解的,他们的学问渊博,有正确的审美标准。
现代-毛泽东--《实践论》: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
宋-张栻--《张南轩文集 一·寄周子充尚书(其一)》:若学者以想象肊度,或一知半解为知道,而日知之则无不能行,是妄而已。
清-袁枚--《小山房文集·一九·再答似村书》:仆读宋儒集注,决科名,得有今日。常虑无以报古之贤人,故有一知半解,必标出之,为宋儒补偏救弊,以俟后之君子。
清-黄世仲-五三回-《洪秀全演义》:自出此示后,便有许多一知半解之徒,跃跃欲动。
现代-沈从文--《湘西》:一知半解的读书人,想破除迷信,要打倒它,否认这种”先知”,正说明另一种人的”无知”。
当代-王小鹰-一二-《丹青引》:陈良渚和杨金凤都有点明白他的意图了,却都是一知半解,并不能了然他全部的心境。
现代-叶圣陶--《含羞草》:会上的那些裁判员,没一个是一知半解的,他们的学问渊博,有正确的审美标准。
现代-毛泽东--《实践论》: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
yī zhī bàn jiě
1、一知半解比什么都不知道更糟糕。
2、没什么比一知半解的知识更为危险。
3、对男人一知半解的女人最后成了男人的妻子,对男人什么都了解的女人最后成了老女人。
4、无论什么问题,他只搞个一知半解就止步了。
5、对任何事情都一知半解就等于一无所知。
6、这些题目都很难,尽管老师解说了半天,我还是一知半解。
7、这问题没那么单纯,他一知半解地说明只会让人更加糊涂。
8、学习中的遇到的问题不能一知半解,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彻底弄明白。
9、他一再重复的错误在于对语法的一知半解。
10、一知半解是危险的。这句俗语确切地描述了这种情形。
11、我们在学习上要肯下苦功夫,不能抱只求一知半解的态度。
12、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只是一知半解,不求甚解,这是非常有害的。
13、现在最难的是得在一知半解中谋划布局,还要弄那么多方案。
14、对于产品而言,人们可能知道的比较多。对于品牌就一知半解。
15、研究学问,不能一知半解,必须有穷源溯流的精神。
16、博学审问,这是学习应有的态度,决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
17、原来他是玉器方面的行家,我还以为他一知半解地乱盖而已。
18、其实我具体的方面也有些一知半解。
19、我对网路购物一知半解,请您教教我吧!
20、我也只得一知半解,不懂什么。
21、可是大家对风水问题似乎都一知半解,于是就对读者讲讲居室风水。
22、姐姐告诉我,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不再一知半解。
23、我发现,通过不断学习,可以逐渐消除一知半解的状况。
24、我买了本百科全书,想摆脱一知半解的状态。
25、对于这个问题,他的了解只是一知半解,无法给出全面的解答。
26、老师告诉我们要多读书,不要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上。
27、我也只得一知半解,不懂什么。
28、一知半解比什么都不知道更糟糕。
29、用一知半解的知识装点自己,是站不住脚的。
30、我们要努力学习,避免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中停滞不前。
31、小狗在观看电视的时候一知半解地摇着尾巴。
32、研究学问,不能一知半解,必须有穷源溯流的精神。
33、小明只凭一知半解去批评那个故事,造成了误解。
34、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只是一知半解,缺乏深入的理解。
35、一知半解的认知,会造成学习上更大的障碍。
36、爸爸说,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要满足于一知半解的知识量。
yī zhī bàn jiě
1、[孤陋寡闻]gū lòu guǎ wén
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2、[以点带面]yǐ diǎn dài miàn
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区的工作。
3、[略知一二]lüè zhī yī èr
一二:形容为数不多。略微知道一点。
4、[坐井观天]zuò jǐng guān tiān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5、[鼠目寸光]shǔ mù cùn guāng
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6、[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7、[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
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8、[浮光掠影]fú guāng lüè yǐng
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9、[一孔之见]yī kǒng zhī jiàn
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10、[目光如豆]mù guāng rú dòu
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11、[管窥蠡测]guǎn kuī lí cè
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12、[井蛙之见]jǐng wā zhī jiàn
见:见解。井底之蛙那样狭隘的见解。比喻狭隘短浅的见解。
13、[似懂非懂]sì dǒng fēi dǒng
好像懂,又好像不懂。
14、[一知半见]yī zhī bàn jiàn
指不成熟的一点见解。
yī zhī bàn jiě
1、[融会贯通]róng huì guàn tōng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2、[见多识广]jiàn duō shí guǎng
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3、[前因后果]qián yīn hòu guǒ
起因和结果。泛指事情的整个过程。
4、[真知灼见]zhēn zhī zhuó jiàn
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5、[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6、[心领神会]xīn lǐng shén huì
领、会:领悟,理解。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7、[真才实学]zhēn cái shí xué
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8、[博古通今]bó gǔ tōng jīn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9、[鞭辟入里]biān pì rù lǐ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10、[通今博古]tōng jīn bó gǔ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识渊博。
11、[通古博今]tōng gǔ bó jīn
形容知识渊博。同“通今博古”。
12、[打破沙锅问到底]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13、[拔树寻根]bá shù xún gēn
比喻追究到底。
14、[打破沙锅璺到底]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亦作“ 打破砂鍋璺到底 ”。璺,坼裂。谐声为“问”,今径改用“问”。比喻追根究底。语本 宋 黄庭坚 《拙轩颂》:“覔巧了不可得,拙從何來?打破沙盆一問,狂子因此眼開,弄巧成拙,爲蛇畫足,何况頭上安頭,屋下安屋,畢竟巧者有餘,拙者不足。”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二折:“[ 吕蒙正 云]端的是誰打了來?[正旦唱]打破砂鍋璺到底,俺爺抱着一套御寒衣,他兩口兒都來到這裏。”《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就讓姐姐裝糊塗不言語,我可也‘打破沙鍋璺到底’,問明白了,我好去回我公婆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