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辟:鞭策,激励。
入:进入。
里:最里层。
鞭辟入里同“鞭辟近里”。
●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课艺批》:“故能兴民权者,断无可亡之理。汝已见到此层,但未鞭辟入里耳。”
●朱自清《杂文遗集》:“而那些理学话,又都是作者阅历有得之言,说得鞭辟入里,不枝不蔓。”
现代-朱自清--《杂文遗集》:而那些理学话,又都是作者阅历有得之言,说得鞭辟入里,不枝不蔓。
现代-朱自清--《山野掇拾》:他们的思力不足,不足剖析入微,鞭辟入里。
近代-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课艺批》:故能兴民权者,断无可亡之理。汝已见到此层,但未鞭辟入里耳。
现代-吴小如--《京剧老生流派综说》:盖以汪、孙两家唱法而论,汪之唱法可用“顶天立地”一语来形容,其发展方向是纵深的,字字鞭辟入里,如书法之力透纸背。
当代-秦牧--《散文创作谈》:努力学习掌握这样的文字功夫,描写事物时,形象生动……一发挥议论时,鞭辟入里。
现代-朱自清--《杂文遗集》:而那些理学话,又都是作者阅历有得之言,说得鞭辟入里,不枝不蔓。
现代-朱自清--《山野掇拾》:他们的思力不足,不足剖析入微,鞭辟入里。
近代-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课艺批》:故能兴民权者,断无可亡之理。汝已见到此层,但未鞭辟入里耳。
现代-吴小如--《京剧老生流派综说》:盖以汪、孙两家唱法而论,汪之唱法可用“顶天立地”一语来形容,其发展方向是纵深的,字字鞭辟入里,如书法之力透纸背。
当代-秦牧--《散文创作谈》:努力学习掌握这样的文字功夫,描写事物时,形象生动……一发挥议论时,鞭辟入里。
biān pì rù lǐ
1、鲁迅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的殖民文化,进行了气魄雄伟、鞭辟入里的总结性的批判。
2、鲁迅先生的杂文鞭辟入里,深得春秋笔法的要义。
3、先生这番话,的确鞭辟入里,感人肺腑,使我终生难忘。
4、鲁迅先生的杂文鞭辟入里,深得春秋笔法的要义。
5、听了这场鞭辟入里的演说,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6、在座的人士对主讲者鞭辟入里的分析深表同感,不禁都点起头来。
7、一语道破,一针见血,言必有中,入木三分,鞭辟入里。
8、他这番话分析得鞭辟入里,令人佩服。
9、正因为张教授如此鞭辟入里的研究态度,才能把问题的细微处说得这么清楚。
10、他们的思力不足,不足剖析入微,鞭辟入里。
11、能够运用民法的基本理论,对各类民商事案件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并作出前瞻性的判断。
12、这一系列针对目前社会风气的分析报导,篇篇鞭辟入里。
13、为学要鞭辟入里,一味追求速成,必定华而不实。
14、正因为张教授如此鞭辟入里的研究态度,才能把问题的细微处说得这麽清楚。
15、这篇短文鞭辟入里,发人深省。
16、一语破的,一针见血,言必有中,入木三分,鞭辟入里。
17、对这问题评论者很多,但以你的见解最是鞭辟入里。
18、这么复杂的问题他都能分析得如此鞭辟入里,让人不得不信服。
19、这篇社论对问题的分析真是鞭辟入里。
20、他分析问题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实在令人信服。
biān pì rù lǐ
1、[一针见血]yī zhēn jiàn xiě
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2、[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3、[一语道破]yī yǔ dào pò
道:说;破:揭穿。一句话就说穿了。
4、[力透纸背]lì tòu zhǐ bèi
透:穿过。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5、[切中要害]qiè zhòng yào hài
指批评恰到事物的紧要处。
6、[鞭辟近里]biān pì jìn lǐ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7、[鞭辟向里]biān bì xiàng lǐ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
8、[鞭辟着里]biān pì zhuó lǐ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
9、[一语破的]yī yǔ pò dì
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就说中要害。
biān pì rù lǐ
1、[一知半解]yī zhī bàn jiě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2、[走马观花]zǒu mǎ guān huā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3、[不着边际]bù zhuó biān jì
着:接触;边际:边界,边缘。挨不着边儿。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
4、[莫衷一是]mò zhōng yī shì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5、[无的放矢]wú dì fàng shǐ
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6、[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
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7、[隔靴搔痒]gé xuē sāo yǎng
搔:抓。隔着靴子搔痒痒。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
8、[略见一斑]lüè jiàn yī bān
略:大致;斑:斑点或斑纹。比喻大致看到一些情况,但不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