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封闭。
口:指话语。
结舌:指不敢说话。
缄口结舌闭口不言。
●明张煌言《上延平王书》:“乃殿下挟有为之资,值可为之势,而所为若是,则其将何所依倚,故不敢缄口结舌,坐观胜败。”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自序》:“子何为者,缄口结舌无以应也。”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聪明英特之士,虽摘发新理,怀抱亲见,而束于教令,胥缄口结舌而不敢言。”
●《论“五四”》:“时至今日--五四运动以后的二十六年,仍然有学生运动,学生仍然不能缄口结舌,要过问国家民族的存亡安危。”
缄口结舌
【拼音】:jiān kǒu jié shé
解释
缄:封,闭;结舌:指不敢说话。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出处
汉·王充《潜夫论》:“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挌囊共默而已者也。”
示例
思想之自由几绝,聪明英特之士,虽摘发新理,怀抱所见,而束于教令,胥~而不敢言。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
近义词
缄口不言
反义词
口若悬河
语法
作谓语;形容沉默不语
英文
keep one's mouth shut
宋-李纲--《论使事札子》:蒙垢忍耻,不敢自明,缄口结舌,不敢复与世事,故刍荛之言,久不上达,然惓惓之心,未尝一日不在赤墀之下也。
元-胡适遹-卷三-《杂著》:有识者坐视而不可救,固当缄口结舌,亦安得不为之寒心哉!
明-冯梦龙-卷三五-《醒世恒言》:自此阿寄听了老婆言语,缄口结舌,再不干预其事。
清-洪亮吉--《与袁简斋书》:设使其屡主文衡,尽收桃李,而天下固已缄口结舌,不能动摇矣。
明-张煌言--《上延平王书》:乃殿下挟有为之资,值可为之势,而所为若是,则其将何所依倚,故不敢缄口结舌,坐观胜败。
现代-吴晗--《论“五四”》:时至今日——五四运动以后的二十六年,仍然有学生运动,学生仍然不能缄口结舌,要过问国家民族的存亡安危。
现代-鲁迅--《坟·文化偏至论》:聪明英特之士,虽摘发新理,怀抱新见,而束于教令,胥缄口结舌而不敢言。
宋-李纲--《论使事札子》:蒙垢忍耻,不敢自明,缄口结舌,不敢复与世事,故刍荛之言,久不上达,然惓惓之心,未尝一日不在赤墀之下也。
元-胡适遹-卷三-《杂著》:有识者坐视而不可救,固当缄口结舌,亦安得不为之寒心哉!
明-冯梦龙-卷三五-《醒世恒言》:自此阿寄听了老婆言语,缄口结舌,再不干预其事。
清-洪亮吉--《与袁简斋书》:设使其屡主文衡,尽收桃李,而天下固已缄口结舌,不能动摇矣。
明-张煌言--《上延平王书》:乃殿下挟有为之资,值可为之势,而所为若是,则其将何所依倚,故不敢缄口结舌,坐观胜败。
现代-吴晗--《论“五四”》:时至今日——五四运动以后的二十六年,仍然有学生运动,学生仍然不能缄口结舌,要过问国家民族的存亡安危。
现代-鲁迅--《坟·文化偏至论》:聪明英特之士,虽摘发新理,怀抱新见,而束于教令,胥缄口结舌而不敢言。
jiān kǒu jié shé
1、他对那件事缄口结舌。
2、缄口结舌不能作为才智的证实。
3、这倒把我弄得缄口结舌了,他倒也客气,但没有跟我解释什么,只是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我被他的话噎得够戗,没好气的说了句:“我求你这骗子干什么?”。
4、这杨万山巧舌如簧,直说得萧衮缄口结舌,无言可对,干脆倒了杯茶转过身去,眼不见心不烦。
5、当司马楚人向他们说明判司马楚人死罪的原因,向他们征求怎么写这份申诉时,他俩却缄口结舌似若木鸡。
6、问了他半天,可她始终缄口结舌,让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7、年轻人明白这一点,缄口结舌了。
8、不懂得如何缄口结舌的人,不懂得如何开口。
9、对于他要从拜仁转会到曼联的希望,哈格里夫斯依然缄口结舌。
10、沉默权,即被追诉者享有的、对追诉者的讯问缄口结舌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