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于泰山

读音

zhòng yú tài shān

同音字

拼音为zhòng的字 拼音为yú的字 拼音为tài的字 拼音为shān的字 拼音为zhong的字 拼音为yu的字 拼音为tai的字 拼音为shan的字

基础解释

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详细解释

  • 【解释】: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 【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按字解释

重:分量大、程度深等。

于:介词,有在、比等含义。

泰:有平安、安定、极大等意思。

山: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部分。

词典解释

重于泰山-中華語文大辭典

重於泰山

重于泰山-汉语大词典

重于泰山比喻意义重大。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宋苏轼《御试制科策》:“天下有事,则匹夫之言重于泰山。”
●《东周列国志》第六五回:“子鲜之誓,重于泰山矣。”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引证

明-冯梦龙-第六十五回-《东周列国志》:子鲜之势,重于泰山矣。

现代-茅盾--《致姚雪垠》:但卢慷慨赴义,死重于泰山;孙传庭为‘讨贼’而进退失据,虽死于战场,他这死却轻如鸿毛。

唐-白居易--《汉将李陵论》:予闻之古人云:人各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生或轻于鸿毛。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

明-章懋--《兵部员外郎鹤山陆君墓志铭》:予谓汝亨之死,重于泰山,而见素林公为表其墓,足为不朽之托。

故事

明-冯梦龙-第六十五回-《东周列国志》:子鲜之势,重于泰山矣。

现代-茅盾--《致姚雪垠》:但卢慷慨赴义,死重于泰山;孙传庭为‘讨贼’而进退失据,虽死于战场,他这死却轻如鸿毛。

唐-白居易--《汉将李陵论》:予闻之古人云:人各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生或轻于鸿毛。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

明-章懋--《兵部员外郎鹤山陆君墓志铭》:予谓汝亨之死,重于泰山,而见素林公为表其墓,足为不朽之托。

造句

zhòng yú tài shān

1、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

2、责任重于泰山,态度决定一切!

3、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如鸿毛。

4、爸爸的爱重于泰山,妈妈的爱温暖无比。

5、责任重于泰山消防连着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

6、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7、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要全力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严格管理。

8、保密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

9、绿色孕育生命,防火重于泰山。

10、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

11、司马迁自我超越的主体意识,表现为重于泰山,超越生死的价值观。

12、我公司始终坚信:用户是上帝,信誉是灵魂,质量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13、为了祖国的独立和解放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他们的死是重于泰山的。

14、他们的典型说法是,为党的利益和农民利益而死,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15、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动态的,安全生产重于泰山!

16、一个人的死,或者轻于鸿毛,或者重于泰山。

17、他为抢救国家财产而牺牲,他的死重于泰山。

18、安全生产,负责重于泰山。

19、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有识之士,应该死得其所。

20、可以说,奥运通信保障的重任重于泰山。

组词

近义词

zhòng yú tài shān

1、[万古流芳]wàn gǔ liú fāng

芳:香,指美名。好名声永远流传。

2、[彪炳千古]biāo bǐng qiān gǔ

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

反义词

zhòng yú tài shān

1、[轻于鸿毛]qīng yú hóng máo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2、[轻如鸿毛]qīng rú hóng máo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3、[秋毫之末]qiū háo zhī mò

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