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超越,超出范围。
俎:樽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祭品的器具。
代:代替。
庖:厨师。
越俎代庖ㄩㄝˋ ㄗㄨˇ ㄉㄞˋ ㄆㄠˊyuèzǔ-dàipáo《莊子‧逍遙遊》記載:縱使廚師不下廚,掌管祭祀的人也不能放下祭器而去代替廚師下廚。後用以比喻逾越自己的職責範圍而代人行事。[例]在工作崗位上各司其職,不要~。
越俎代庖-汉语大词典越俎代庖语出《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原意谓人各有专职,庖人虽不尽职,主祭等人也不越过樽俎去代他办席。后因以“越俎代庖”比喻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宋秦观《代谢中书舍人启》:“一时承乏,方惭越俎以代庖;数月为真,更愧操刀而制锦。”
●宋陈亮《又与吕伯恭正字书》:“大着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测井渫不食乎?”
●郭沫若《天地玄黄·兵不管秀才》:“秀才还不便越俎代庖,军人理应少管闲事。”
●昆曲《十五贯·见都》:“本院既委贵府监斩,就当谨守职责。为何擅离职守,越俎代庖。”亦省作“越俎”。
●《明史·许士柔传》:“未有追咎元年之史官,诋为越俎者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描鸾刺凤之事,闺阁中人人皆晓,无俟予为越俎之谈。”
●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二九回:“朝廷自由权衡,不必他们越俎。”
宋-陈亮--《(宋)陈亮集·一九·与吕伯恭正字(其三)》:彼皆以身任道而执寸莛以撞万石之钟者,可笑其不知量也。大著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测井渫不食乎!
现代-郭沫若--《天地玄黄·兵不管秀才》:秀才还不便越俎代庖,军人理应少管闲事。
清-朱㿥--《十五贯·见都》:本院既委贵府监斩,就当谨守职责。为何擅离职守,越俎代庖。
明-姚希孟--《积劳成病疏》:至于四方多事,五位焦劳,愧乏徙薪撤桑之筹,敢出越俎代庖之论。
现代-沈从文--《一个农夫的故事》:那国家读书人虽不少,却同别的国家读书人差不多,大都以为自己既已派定读书教书,诸事自有官吏负责,不能越俎代庖。
现代-马南邨--《燕山夜话·由张飞的书画谈起》:解铃还需系铃人,恕我不能越俎代庖。
宋-曹彦约--《上宰执台谏札子》:汉阳者前日之小垒,今日之地利措置,经画当有正官,越俎代庖,其名不正。
宋-陈亮--《(宋)陈亮集·一九·与吕伯恭正字(其三)》:彼皆以身任道而执寸莛以撞万石之钟者,可笑其不知量也。大著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测井渫不食乎!
现代-郭沫若--《天地玄黄·兵不管秀才》:秀才还不便越俎代庖,军人理应少管闲事。
清-朱㿥--《十五贯·见都》:本院既委贵府监斩,就当谨守职责。为何擅离职守,越俎代庖。
明-姚希孟--《积劳成病疏》:至于四方多事,五位焦劳,愧乏徙薪撤桑之筹,敢出越俎代庖之论。
现代-沈从文--《一个农夫的故事》:那国家读书人虽不少,却同别的国家读书人差不多,大都以为自己既已派定读书教书,诸事自有官吏负责,不能越俎代庖。
现代-马南邨--《燕山夜话·由张飞的书画谈起》:解铃还需系铃人,恕我不能越俎代庖。
宋-曹彦约--《上宰执台谏札子》:汉阳者前日之小垒,今日之地利措置,经画当有正官,越俎代庖,其名不正。
yuè zǔ dài páo
1、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2、打字是李小姐的事,你怎么越俎代庖起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