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挂下;悬挂。
帘: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
听:治理;判断。
政:政治;政事。
垂帘: 放下帘子。古代女后临朝听政, 殿上用帘子隔断。
〔出典〕《旧唐书· 高宗纪》:“自诛上官仪后, 上每视朝, 天后垂帘于御座后, 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用例一〕中国古代历史上, 因为皇帝年幼, 太后当权, 如宋真宗的刘后( 章献太后)、宋英宗的高后( 宣仁太后) 、清咸丰帝的慈禧太后, 都曾垂簾听政。
〔用例二〕《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翌日, 郭威帅百官请太后临朝, 垂帘听政。”
宋-无名氏-后集-《大宋宣和遗事》:群臣复请元祐皇后垂帘听政。
宋-邵伯温-卷五-《邵氏闻见录》:靖康初,大金陷京师,逼上皇渊圣帝北狩,宗族尽徙,独元祐后以在道宫不预。虏退,群臣请入禁中,垂帘听政,以安反侧。
元末明初-罗贯中-二回-《三国演义》:让奏曰:“娘娘可临朝,垂帘听政;封皇子协为王;加国舅董重大官,掌握军权;重用臣等;大事可图矣。”
清-江左樵子-一二回-《樵史通俗演义》:如东兵常来骚扰地方,贵州客家又不平靖,延绥等处兵马又不时发动,这紧要军情,如何可延缓?除非是皇后垂帘听政。
当代-李国文-三章-《冬天里的春天》:说实在的,这种夫人干涉政局、垂帘听政的坏风气该刹一刹了。
当代-佚名-1981年第6期-《花城》:这是不公平的,好比垂帘听政的叶赫那拉氏,可以看清竹帘之外的文武百官,却不准别人窥看她自己的龙钟老态。
宋-王偶--《东都事略·六九·韩琦》:英宗暴得疾,慈圣后垂帘听政。
元-脱脱等--《宋史·三六·光宗纪》:丞相以下请皇太后垂帘听政,不许;请代行祭奠礼,许之。
当代-二月河-第二回-《光绪皇帝》:说来别人可能不信,皇太后垂帘听政,这是清朝祖制所从来没有先例的。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皇上冲龄,未能亲政,天步方艰,军国事重,暂请皇太后垂帘听决。
宋-无名氏-后集-《大宋宣和遗事》:群臣复请元祐皇后垂帘听政。
宋-邵伯温-卷五-《邵氏闻见录》:靖康初,大金陷京师,逼上皇渊圣帝北狩,宗族尽徙,独元祐后以在道宫不预。虏退,群臣请入禁中,垂帘听政,以安反侧。
元末明初-罗贯中-二回-《三国演义》:让奏曰:“娘娘可临朝,垂帘听政;封皇子协为王;加国舅董重大官,掌握军权;重用臣等;大事可图矣。”
清-江左樵子-一二回-《樵史通俗演义》:如东兵常来骚扰地方,贵州客家又不平靖,延绥等处兵马又不时发动,这紧要军情,如何可延缓?除非是皇后垂帘听政。
当代-李国文-三章-《冬天里的春天》:说实在的,这种夫人干涉政局、垂帘听政的坏风气该刹一刹了。
当代-佚名-1981年第6期-《花城》:这是不公平的,好比垂帘听政的叶赫那拉氏,可以看清竹帘之外的文武百官,却不准别人窥看她自己的龙钟老态。
宋-王偶--《东都事略·六九·韩琦》:英宗暴得疾,慈圣后垂帘听政。
元-脱脱等--《宋史·三六·光宗纪》:丞相以下请皇太后垂帘听政,不许;请代行祭奠礼,许之。
当代-二月河-第二回-《光绪皇帝》:说来别人可能不信,皇太后垂帘听政,这是清朝祖制所从来没有先例的。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皇上冲龄,未能亲政,天步方艰,军国事重,暂请皇太后垂帘听决。
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1、从电影中我们看到了西太后垂帘听政的情景。
2、江青不想垂帘听政,她想像武则天那样当皇帝。
3、清朝末年,慈禧再次垂帘听政,把历时仅103天的戊戌变法镇压了下去。
4、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宝座后的力量”或“垂帘听政”的地方。
5、清朝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几十年.
6、克俭克勤,励精图治,此则垂帘听政之初心,所夙夜望而不能或释者也。
7、皇太后垂帘听政仅数日,司马光即上疏,就临朝听政应该注意的事项提出谏劝。
8、戴克辛周四突然从流亡中回国,他发誓他将远离政治,但是一般相信,他将会垂帘听政。
9、江南桐城县生员周南在“诣阙”上疏中,曾要求孝庄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10、公元1881年,自慈安太后暴死后慈禧大权独揽,但参政还是以垂帘听政为主。
11、这件事从头到尾都由她垂帘听政,幕后指使者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