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良:有德行才能的人。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
汉代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之一。汉文帝为了询访政治得失,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中选者则授予官职。武帝时复诏举贤良或贤良文学。名称时有不同,性质仍无异。历代往往视作非常设之制科。
贤良方正
汉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文帝前二年(前178),下诏:“二三执政……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联之不逮。”前十五年(前165),又诏诸侯王公卿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敷陈其言而纳用之)。举贤良方正如此。武帝时复诏举贤良或贤良文学,性质均同。
东汉-班固等--《汉书·文帝纪》: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
清-李汝珍-第二三回-《镜花缘》: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也有写着“贤良方正”,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
元-王子一-一折-《误入桃源》:方今圣朝以贤良方正取士,二位不去求名应举,却是隐遁山林,为着何来。
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诚法圣祖、高宗遗意,特举制科,则非常之士,闻风兴起。其设科之名,或称博学鸿词,或称贤良方正,或称直言极谏,应由部臣临时请旨定夺。
东汉-班固等--《汉书·文帝纪》: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
清-李汝珍-第二三回-《镜花缘》: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也有写着“贤良方正”,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
元-王子一-一折-《误入桃源》:方今圣朝以贤良方正取士,二位不去求名应举,却是隐遁山林,为着何来。
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诚法圣祖、高宗遗意,特举制科,则非常之士,闻风兴起。其设科之名,或称博学鸿词,或称贤良方正,或称直言极谏,应由部臣临时请旨定夺。
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
1、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也有写着“贤良方正”的,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