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讥刺。
一: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劝: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
百:喻很多。
讽一劝百
【拼音】:fěng yī quàn bǎi
解释
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示例
然~,势不自反。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意在使人警戒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虽始之以淫侈,而终之以居正。然讽一劝百,势不自反。
清-陆世仪-卷五-《思辨录辑要》:三都两京是天地间第一种无用文字,即古人有用赋以讽谏者,终是讽一劝百,亦无所取。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虽始之以淫侈,而终之以居正。然讽一劝百,势不自反。
清-陆世仪-卷五-《思辨录辑要》:三都两京是天地间第一种无用文字,即古人有用赋以讽谏者,终是讽一劝百,亦无所取。
fěng yī quàn bǎi
1、然讽一劝百,势不自反。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