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脑后

读音

zhì zhī nǎo hòu

同音字

拼音为zhì的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nǎo的字 拼音为hòu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nao的字 拼音为hou的字

基础解释

放在一边不再想起。

详细解释

  • 【解释】:放在一边不再想起。
  • 【出自】: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四回:“贾家三兄弟自从拜在姚拨贡名下,便把这孟老夫子置之脑后。”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按字解释

置:放置,搁置。

之:代词,代“置”的对象。

脑后:记忆之外。

词典解释

置之脑后-中華語文大辭典

置之腦後

置之脑后-中华成语大词典

置之脑后
【拼音】:zhì zhī nǎo hòu
解释
放在一边不再想起。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黄二人自问无愧,遂亦置之脑后。”
示例
你不能把长辈的忠告~。
近义词
置身事外、置之不理
反义词
言犹在耳、念念不忘
歇后语
床上放枕头;大姑娘的辫子
语法
作谓语;指不放在心上
英文
banish from one's mind
德文
sich aus dem Sinn schlagen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四回:“贾家三兄弟自从拜在姚拨贡名下,便把这孟老夫子置之脑后。”

引证

清-李宝嘉-一五回-《官场现形记》:而且皓职应酬又大,有些事情,该垫的,该化的,卑职多先垫的垫了,化的化了,将来人家还不还,一概置之脑后,所以空子就越弄越大了。

近现代-金克木--《两根灯草》:现在历史学者、建筑师、文物专家们每有痛心疾首的呼吁,往往得不到共鸣,嗤之以鼻,置之脑后的也还不少。

当代-杜宣--《负笈东林寺》:二年后我离开故乡,来到上海,从此浪迹江湖,为救亡抗日奔走呼喊。古先生教的读书方法和书目,已经置之脑后。

清-李宝嘉-一五回-《官场现形记》:孔黄二人自问无愧,遂亦置之脑后。

故事

清-李宝嘉-一五回-《官场现形记》:而且皓职应酬又大,有些事情,该垫的,该化的,卑职多先垫的垫了,化的化了,将来人家还不还,一概置之脑后,所以空子就越弄越大了。

近现代-金克木--《两根灯草》:现在历史学者、建筑师、文物专家们每有痛心疾首的呼吁,往往得不到共鸣,嗤之以鼻,置之脑后的也还不少。

当代-杜宣--《负笈东林寺》:二年后我离开故乡,来到上海,从此浪迹江湖,为救亡抗日奔走呼喊。古先生教的读书方法和书目,已经置之脑后。

清-李宝嘉-一五回-《官场现形记》:孔黄二人自问无愧,遂亦置之脑后。

造句

zhì zhī nǎo hòu

1、不可耽于游玩而把正事置之脑后。

2、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他把集体利益置之脑后。

3、今天我要把节食计画置之脑后,想吃什麽就吃什麽。

4、你可以接受那个虚假的道歉,然后将其置之脑后。

5、老师的话固然要听,然而妈妈的话就可以置之脑后吗?

组词

近义词

zhì zhī nǎo hòu

1、[置之不理]zhì zhī bù lǐ

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2、[置身事外]zhì shēn shì wài

身:自身。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

3、[置之不顾]zhì zhī bù gù

置:放着;之:代词;顾:照管。放在那儿不管。

4、[置诸度外]zhì zhū dù wài

见“ 置之度外 ”。

5、[耳边风]ěr biān fēng

也叫耳旁风。比 喻听后不放在心上的话。唐杜荀鹤《题赠兜率寺闲上人院》诗:“百岁有涯头上雪,万般无染耳边风。”

6、[樵柯烂尽]qiáo kē làn jìn

砍柴的斧子手柄已经烂掉。比喻时间的长久和世事的变迁。

反义词

zhì zhī nǎo hòu

1、[念念不忘]niàn niàn bù wàng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2、[言犹在耳]yán yóu zài ěr

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3、[昼思夜想]zhòu sī yè xiǎng

昼:白天。日月想念。形容思念极深。

4、[梦寐不忘]mèng mèi bù wàng

梦寐:在睡梦中。在梦中也念念不忘。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