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软弱,薄弱。
力:力量。
薄:轻微,少。
材:材料,比喻资质、能力。
绵力薄材1.才力薄弱。
●《汉书·严助传》:“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
颜师古注:“绵,弱也,言其柔弱如绵。”
●《新唐书·突厥传序》:“吐蕃绵力薄材,食鲜艺拙,不及中国远甚。”
2.多用作力薄之谦词。
●明李东阳《奏为自陈休致事》:“臣绵力薄才,孱躯病质。”亦省作“绵薄”。
●宋岳飞《辞太尉第四札子》:“正恐绵薄,不堪禄赐之厚。”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瑞云》:“一丝之贽,已竭绵薄。”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八:“我不过是尽点绵薄之力罢了。”
宋-王安石--《乞免使相充观察使第二表》:如臣之绵力薄材,岂宜非据。
宋-李纲--《进呈道君太上皇帝札子》:顾知臣绵力薄材,沮于群议,不能荡馘丑虏以摅愤懑,忝冒政府以惧以惭。
明-李东阳--《奏为自陈休致事》:臣绵力薄才,孱躯病质,遭逢列圣,窃禄明时,历仕途者四十七年,居秘阁者一十六载。
近代-章炳麟--《訄书·禁烟草》:闽土非甚硗确,民亦不绵力薄材,而食谷必转于近省。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突厥传序》:吐蕃绵力薄材,食鲜艺拙,不及中国远甚。
隋-江总--《为沈尚君理让右仆射领吏部表》:必大厦之栋梁,总其寄任,亦巨川之舟楫,未有绵力薄材,轻膺此举。
宋-王安石--《乞免使相充观察使第二表》:如臣之绵力薄材,岂宜非据。
宋-李纲--《进呈道君太上皇帝札子》:顾知臣绵力薄材,沮于群议,不能荡馘丑虏以摅愤懑,忝冒政府以惧以惭。
明-李东阳--《奏为自陈休致事》:臣绵力薄才,孱躯病质,遭逢列圣,窃禄明时,历仕途者四十七年,居秘阁者一十六载。
近代-章炳麟--《訄书·禁烟草》:闽土非甚硗确,民亦不绵力薄材,而食谷必转于近省。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突厥传序》:吐蕃绵力薄材,食鲜艺拙,不及中国远甚。
隋-江总--《为沈尚君理让右仆射领吏部表》:必大厦之栋梁,总其寄任,亦巨川之舟楫,未有绵力薄材,轻膺此举。
mián lì bó cái
1、臣绵力薄材,孱躯病质。 ◎明·李东阳《奏为自陈休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