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用“秦晋”指两姓联姻。
之:助词。表示领属关系,在名词或代词后。
盟:古代文体之一,即结盟时所立的文书。亦泛指成约。
秦晋之盟见“秦晋之好”。
秦晋之盟-中华成语大词典秦晋之盟
【拼音】:qín jìn zhī méng
解释
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年伯黄先生,位尊德重,求使主秦晋之盟,则唯命是听。”
示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年伯黄先生,位尊德重,求使主~,则唯命是听。”
近义词
秦晋之好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泛指两家联姻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九·小梅》:(女曰)但匹配大礼,不得草草。年伯黄先生位尊德重,求使主秦晋之盟,则唯命是听。
当代-佚名-1996年01——06月-《作家文摘》:父亲是山西人,母亲是陕西人,晋在山西,秦在陕西,春秋时两国世代联姻,因而有“秦晋之好”、“秦晋之盟”的典故,此其一;原本姓秦,又是山西人,此其二;祖籍在晋,出生在秦地,像一首古诗所写的:“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此其三;晋字本身就有进的意思,而且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象曰:明出地上,晋。”
明-冯梦龙-下-醒世恒言:小娘子不须忧虑,随老身同到长安,来年大比,黄秀才必来应举,那时待老身寻访他来,与娘子续秦晋之盟,岂不美乎!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九·小梅》:(女曰)但匹配大礼,不得草草。年伯黄先生位尊德重,求使主秦晋之盟,则唯命是听。
当代-佚名-1996年01——06月-《作家文摘》:父亲是山西人,母亲是陕西人,晋在山西,秦在陕西,春秋时两国世代联姻,因而有“秦晋之好”、“秦晋之盟”的典故,此其一;原本姓秦,又是山西人,此其二;祖籍在晋,出生在秦地,像一首古诗所写的:“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此其三;晋字本身就有进的意思,而且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象曰:明出地上,晋。”
明-冯梦龙-下-醒世恒言:小娘子不须忧虑,随老身同到长安,来年大比,黄秀才必来应举,那时待老身寻访他来,与娘子续秦晋之盟,岂不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