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表示眼睛或看。
光:表示光线、明亮或荣誉。
如:表示像、如同。
炬:表示火把、火炬,这里用来比喻目光明亮、锐利。
目光如炬目光如炬ㄇㄨˋ ㄍㄨㄤ ㄖㄨˊ ㄐㄩˋmùɡuānɡ-rújù1.形容眼睛有神。[例]此人相貌奇偉,~,絕非池中之物。2.形容觀察力敏銳。[例]李警官~,任何蛛絲馬跡都逃不過他的眼睛。3.形容見識遠大。[例]他~,是股市的常勝軍。4.形容怒視。[例]張飛怒極,兩眼如銅鈴,~。
目光如炬-教育部成語典【台湾】目光如炬㊣ㄇㄨˋ ㄍㄨㄤ ㄖㄨˊ ㄐㄩˋmù guāng rú jù釋義①形容人怒視。周書・卷十二・齊煬王憲傳:「憲辭色不撓,固自陳說。帝使于智對憲。憲目光如炬,與智相質。」南史・卷十五・檀道濟傳:「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②形容目光有神。二刻拍案驚奇・卷五:「中間坐著一位神道,面闊尺餘,鬚髯滿頦,目光如炬,肩臂搖動,像個活的一般。」③比喻見事透澈,識見遠大。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08478目光如炬備註頻書中國成語大辭典、簡明實用成語辭典、成語辭典、實用成語辭典(1)(2)(1)、活用造句辭典(成語部分)、實用分類學生成語辭典(上)(下)、漢語成語考釋詞典、中國成語大辭典、遠流活用成語辭典、成語辨正辭典、同義反義成語詞典、中國成語大辭典、成語大辭典(上)(下)、新編成語故事、成語典號FL00000030476
唐-令狐德棻--《周书·齐炀王宪传》:宪辞色不挠,固自陈说。帝使于智对宪,宪目光如炬,与智对质。
北宋-司马迁--《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三年》: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脱帻投地。
明-凌濛初-卷五-《二刻拍案惊奇》:中间坐着一位神道……目光如炬。
唐-李延寿等--《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
唐-令狐德棻--《周书·齐炀王宪传》:宪辞色不挠,固自陈说。帝使于智对宪,宪目光如炬,与智对质。
北宋-司马迁--《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三年》: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脱帻投地。
明-凌濛初-卷五-《二刻拍案惊奇》:中间坐着一位神道……目光如炬。
唐-李延寿等--《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
mù guāng rú jù
1、中间坐着一位神道,面阔尺余,须髯满颊,目光如炬,肩臂启动,象个活的一般。
2、在这个问题上,他就是目光如炬,看得远,想得深。
3、在这个问题上,他就是目光如炬,看得远,想得深。
4、两位剑客互相对峙,目光如炬,全身散发出杀气。
5、经理的目光如炬,对市场的需求抓得准确无比。
6、看了这本分析国际形势的书后,让人不得不赞叹作者的目光如炬,慧眼独具。
7、这本着作明确地指出国家的远虑与近忧,目光如炬,实在不可多得。
8、站在忠烈祠门口的卫兵,都是高大魁梧,目光如炬,十分英挺。
9、这位老人家虽然头发斑白,但目光如炬,十分有精神!
10、他虽然老了,仍旧目光如炬,少有人能骗得了他!
11、这位政治家目光如炬,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往往一语中的。
12、弟弟一看父亲目光如炬地坐在客厅,不由得心虚地想:"我又做错了什麽事?"。
13、而在目光如炬的心理分析师眼中,更是察微知巨。
14、那军官高大英俊目光如炬。
15、高瞻远瞩目光如炬深思远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先见之明远见卓识真知灼见。
16、莫吉目光如炬,一目十行,三十个呼吸时间刚过,他已经把秘诀牢牢记住、了熟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