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不知道,不认识。
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
[同]饮鸩止渴
急功近利
坐井观天
不识大体
【拼音】:bù shí dà tǐ
解释
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从大局考虑。
出处
《史记·平原虞卿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晋·袁宏《后汉记》卷一○:“臣愚浅,不识大体。”
示例
上斥为~,仍谕内监在外生事者听人责惩。 ★《清史稿·高宗本纪》
近义词
目光如豆、鼠目寸光
反义词
目光如炬、高瞻远瞩、卓有远见
歇后语
耗子啃菩萨
语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眼光短浅
英文
ignore the general situation
法文
n'avoir pas une vue d'ensemble
德文
allgemeine Grundprinzipien nicht kennen
俄文
не видеть цéлого
西汉-贾谊--《上疏 陈政事(治安策)》: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
晋-袁宏--《后汉纪·十五年二月庚子》:臣愚浅,不识大体。
南朝-沈约等--《宋书·刘义宣传》:(义宣)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馀,其不识大体如此。
现代-茅盾--《旅途见闻》:不过也还有最可怜的“走私”者,那就是一些不识大体、不知爱国的小贩……绕过关卡,好容易来到城市,博取蝇头之利。
当代-佚名--《旅游》创刊号:一些不识大体的人,在碑石廊柱或古建筑上胡刻乱划,抒情表态。
唐-刘肃--《大唐新语·公直》:秦汉皆有税算以赡军,求礼不识大体,妄有争议。
近代-赵尔巽等--《清史稿·高宗纪三》:夏四月壬戌朔,直隶总督方观承劾奏巡检张若瀛擅责内监僧人,上斥为不识大体,仍谕内监在外生事者听人责惩。
现代-李劼人-一部一章-《大波》:即使具奏不及,也应该请内大臣面奏明白,这样,才叫作识大体。端午桥之所以弄到不识大体,大约就在过于趋新!
清-张廷玉等--《明史·郑赐传》: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
现代-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党内仅有一些委琐不识大体、没有远大见解、没有能力的领袖和干部也是不行的。
西汉-贾谊--《上疏 陈政事(治安策)》: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
晋-袁宏--《后汉纪·十五年二月庚子》:臣愚浅,不识大体。
南朝-沈约等--《宋书·刘义宣传》:(义宣)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馀,其不识大体如此。
现代-茅盾--《旅途见闻》:不过也还有最可怜的“走私”者,那就是一些不识大体、不知爱国的小贩……绕过关卡,好容易来到城市,博取蝇头之利。
当代-佚名--《旅游》创刊号:一些不识大体的人,在碑石廊柱或古建筑上胡刻乱划,抒情表态。
唐-刘肃--《大唐新语·公直》:秦汉皆有税算以赡军,求礼不识大体,妄有争议。
近代-赵尔巽等--《清史稿·高宗纪三》:夏四月壬戌朔,直隶总督方观承劾奏巡检张若瀛擅责内监僧人,上斥为不识大体,仍谕内监在外生事者听人责惩。
现代-李劼人-一部一章-《大波》:即使具奏不及,也应该请内大臣面奏明白,这样,才叫作识大体。端午桥之所以弄到不识大体,大约就在过于趋新!
清-张廷玉等--《明史·郑赐传》: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
现代-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党内仅有一些委琐不识大体、没有远大见解、没有能力的领袖和干部也是不行的。
bù shí dà tǐ
1、为了组里这点小事,你就到处张扬,弄得全厂都知道,也未免太不识大体了。
2、做人做事不识大体是要犯错误的。
3、为了这点小事你就到处张扬,弄得大家乱轰轰的,太不识大体了!
4、他很不识大体,经常在宴席上喧宾夺主,抢尽主人的风采。
5、上斥为不识大体,仍谕内监在外生事者听人责惩。
6、读了那么多书,怎能说出这般不识大体的话来。
7、不识大体的人会吃亏的。
8、乔治在追悼会上说笑话,大家都认为他太不识大体了。
9、为成就大事,区区小辱有何不能承受?尔等若如此不识大体,就当某看错了你们!
10、我虽然是没心没肺的浑人一个,却也不是不识大体。
11、帮主,这等不识大体的叛徒,不必再跟他多费唇舌,按照叛逆犯上的帮规处刑便了。
12、前生的自己却已成了不识大体、心肠狠毒的“先妻”。
13、她也不是那种不识大体的女人,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没有再耍她哪小性子。
14、她这样显得钟离梓瑜无事生事端,不识大体,可谁都明白,柳姨娘是个面热心冷的主儿。
15、这人脑浊不识大体,司官不要见怪。
16、周怜儿也不是那种不识大体之人,虽说受到惊下,闻言也点头。
17、不识大体,不知进退姜无水越来越令他们讨厌了。
18、为了组里这点小事,你就到处张扬,弄得全厂都知道,也未免太不识大体了。
19、苗海!还不快快退下!方才邰豫柠下场比试,就已经出格,你如何也这般的不识大体!
20、他没有想到,黛芙妮竟然会如此的不识大体与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