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中国湖北武汉辖区。
剩:多余,余留下来。
竹:常绿植物,种类很多。茎节明显,中空,质地坚硬,可做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
武昌剩竹
【拼音】:wǔ chāng shèng zhú
解释
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出处
《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作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其综微密,皆此类也。”
示例
顾逸事新语可佐谈资者,乃先是所罗而未及付之于墨,其为柏梁余材,~,颇亦不少。意不能恝,聊复缀为四十则。 ★明凌濛初《小引》
近义词
竹头木屑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江西官吏陶侃秉公执法,诚恳待人,在担任武昌太守期间,处处以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十分注重节约,把造船剩下的木屑用作冬天铺在雪上垫路之用,把剩下的竹头做成战船的竹钉又重新用到船上,人民纷纷称赞他
武昌剩竹《晋书·陶侃传》:“及王敦平,﹝陶侃﹞迁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后以“武昌剩竹”比喻可以利用的材料。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顾逸事新语可佐谈资者,乃先是所罗而未及付之于墨,其为柏梁余材,武昌剩竹,颇亦不少,意不能恝,聊复缀为四十则。”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顾逸事新语可佐谈资者,乃先是所罗而未及付之于墨,其为柏梁余材,武昌剩竹,颇亦不少。意不能恝,聊复缀为四十则。
唐-房玄龄等--《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作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其综微密,皆此类也。
明-即空观主人--《二刻拍案惊奇·小引》:顾逸事新语可佐谈资者,乃先是所罗而未及付之于墨,其为柏梁余材、武昌剩竹,颇亦不少。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顾逸事新语可佐谈资者,乃先是所罗而未及付之于墨,其为柏梁余材,武昌剩竹,颇亦不少。意不能恝,聊复缀为四十则。
唐-房玄龄等--《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作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其综微密,皆此类也。
明-即空观主人--《二刻拍案惊奇·小引》:顾逸事新语可佐谈资者,乃先是所罗而未及付之于墨,其为柏梁余材、武昌剩竹,颇亦不少。
wǔ chāng shèng zhú
1、顾逸事新语可佐谈资者,乃先是所罗而未及付之于墨,其为柏梁余材,武昌剩竹,颇亦不少。意不能恝,聊复缀为四十则。 ◎明凌濛初《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