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夹持。
山:泰山。
超:跨越。
海:北海。
挟山超海
【拼音】:xié shān chāo hǎi
解释
挟:挟持,夹着;刱: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示例
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之意气,能乎不能?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近义词
天方夜谭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南宋-范成大--《论邦本疏》:孟子谓保民而王,易若折枝,而非挟山超海之难,不为过论。
明-卢象昇--《卢忠肃公书牍·与某书》:某以一身肩荷七省,何异挟山超海之难。
清-李渔--《笠翁偶集·六·颐养部·富人行乐之法》:劝富人分财,其势同于挟山超海,此必不得之数也。
唐-王义方--《弹李义府 疏》:虽挟山超海之力,望此犹轻;回天转日之威,方斯更劣。此而可恕,孰不可容!
宋-李之仪--《姑溪居士文集· 二〇·上宰执》:而一语之发,如石投水,遂使挟山超海不为之难,而枯木寒灰,果至再作。
清-天花才子-上编二-《快心编》:湘烟便与他们讲解学习,便得通晓,真个射箭有百步穿杨之技,骑马有挟山超海之能。
唐-刘肃--《大唐新语·刚正》:挟山超海之力,望此犹轻;回天转地之威,方斯更烈。
宋-汪应辰--《应诏陈言兵食事宜》:夫天下之事,顺人情而行之,则如水之就下,咈人情而行之,则有挟山超海之难。
近代-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
南宋-范成大--《论邦本疏》:孟子谓保民而王,易若折枝,而非挟山超海之难,不为过论。
明-卢象昇--《卢忠肃公书牍·与某书》:某以一身肩荷七省,何异挟山超海之难。
清-李渔--《笠翁偶集·六·颐养部·富人行乐之法》:劝富人分财,其势同于挟山超海,此必不得之数也。
唐-王义方--《弹李义府 疏》:虽挟山超海之力,望此犹轻;回天转日之威,方斯更劣。此而可恕,孰不可容!
宋-李之仪--《姑溪居士文集· 二〇·上宰执》:而一语之发,如石投水,遂使挟山超海不为之难,而枯木寒灰,果至再作。
清-天花才子-上编二-《快心编》:湘烟便与他们讲解学习,便得通晓,真个射箭有百步穿杨之技,骑马有挟山超海之能。
唐-刘肃--《大唐新语·刚正》:挟山超海之力,望此犹轻;回天转地之威,方斯更烈。
宋-汪应辰--《应诏陈言兵食事宜》:夫天下之事,顺人情而行之,则如水之就下,咈人情而行之,则有挟山超海之难。
近代-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
xié shān chāo hǎi
1、让我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项任务,简直就是挟山超海。
2、夸父追日,挟山超海。
3、飞砂走石挟山超海撒豆成兵钉头七箭
4、即使要挟山超海,也要全力以赴,干出个漂亮的结果。
5、有人会说,修道为了得到力量,挟山超海,飞天遁地,主宰生死。
6、其实洪荒上古时代生灵修炼的是肉身,以肉身为主,这些肉身强者,捉星拿月,挟山超海,轻而易举。
7、宗师武技的厉害之处,远超顶级武技,在宗师强者手中才能完美发挥出宗师武技神威,有翻天覆地、挟山超海之能。
8、而他却将什么都放在心中,将来若能勘破尚罢,若看不破,修到极深处便有了桎梏,想要寸进便如挟山超海,再无可能。
9、得知那大太监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荣之后,方梦远猛然将前身倾向床边,哈欠一声,一口喷嚏以挟山超海之势喷向刘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