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吭拊背

读音

è háng fǔ bèi

同音字

拼音为è的字 拼音为kēng的字 拼音为fǔ的字 拼音为bèi的字 拼音为e的字 拼音为keng的字 拼音为fu的字 拼音为bei的字

基础解释

扼:用力掐住。吭:喉咙。拊:按。掐住喉咙,按住背脊。比喻控制住要害,前后夹击。

详细解释

  • 【解释】:扼:用力掐着;吭:咽喉;拊:拍击。掐着喉咙,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
  • 【出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控制要害

按字解释

扼:用力掐住。

吭:喉咙。

拊:击。

背: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

词典解释

扼吭拊背-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扼吭拊背ㄜˋ ㄏㄤˊ ㄈㄨˇ ㄅㄟˋè háng fǔ bèi比喻據其要衝,克敵制勝。參見「搤肮拊背搤肮拊背」條。《前漢演義.第三三回》:「萬一山東有亂,秦地總可無虞,這所謂扼吭拊背,纔可操縱自如哩。」

扼吭拊背-中华成语大词典

扼吭拊背
【拼音】:è háng fǔ bèi
解释
扼:用力掐着;吭:咽喉;拊:拍击。掐着喉咙,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
出处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示例
贼虏日夜谋据襄阳,为~之计。 ★宋·魏了翁《奏缴别人杰书施行复襄事宜》
近义词
扼喉抚背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控制要害

出处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引证

宋-李邦直--《三代论》:晋宋梁隋之所以得扼吭拊背于中,传檄而天下定,郡县虽有忠勇之臣莫不拱手听命,圜视而不敢动,何哉?

清-魏源-卷十四-《圣武记》:扼江十郡,其要七渡;负海七省,其要十津。外接岛夷,内防盗艇,如何而形格势禁,如何而扼吭拊背,愿闻其宜忌,可乎?

明-顾清-诗-《纪蝉》:扼吭拊背施五兵,失声长号死复生。

清-马荣祖--《雄紧》:上游独据高屋建瓴,扼吭拊背劲势飞腾。

清-薛福成--《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厚集南北洋战舰,分拨出巡,为扼吭拊背之谋。

宋-魏了翁--《奏缴别人杰书施行复襄事宜》:贼虏日夜谋据襄阳,为扼吭拊背之计。

故事

宋-李邦直--《三代论》:晋宋梁隋之所以得扼吭拊背于中,传檄而天下定,郡县虽有忠勇之臣莫不拱手听命,圜视而不敢动,何哉?

清-魏源-卷十四-《圣武记》:扼江十郡,其要七渡;负海七省,其要十津。外接岛夷,内防盗艇,如何而形格势禁,如何而扼吭拊背,愿闻其宜忌,可乎?

明-顾清-诗-《纪蝉》:扼吭拊背施五兵,失声长号死复生。

清-马荣祖--《雄紧》:上游独据高屋建瓴,扼吭拊背劲势飞腾。

清-薛福成--《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厚集南北洋战舰,分拨出巡,为扼吭拊背之谋。

宋-魏了翁--《奏缴别人杰书施行复襄事宜》:贼虏日夜谋据襄阳,为扼吭拊背之计。

造句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