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官:一州的长官。
放火:放灯。
州官放火州官放火ㄓㄡ ㄍㄨㄢ ㄈㄤˋ ㄏㄨㄛˇzhōuɡuān fànɡhuǒ宋‧陸游《老學庵筆記》記載:有個叫田登的州官自諱其名,凡有觸犯者必受杖刑。於是全州的人都改稱「燈」為「火」。值上元燈節,州衙公告:「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後用「州官放火」比喻上位者可仗勢妄為,卻限制百姓的權利。也用來譏諷人只任憑自己為非作歹,卻不允許他人正當的言行。[例]他諸多~的行為,最終觸犯眾怒被彈劾。
州官放火-辞源3【州官放火】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五載:田登作州官,自諱其名,犯者每受榜笞。於是全州都把燈叫作火。上元節放燈,州吏出告示寫道:“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後因有“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語,諷刺官僚作威作福、胡作非爲,而不許百姓有行動自由。明 朱京藩 小青娘風流院傳奇 拘理:“依你説,只許州官放火,不許小百姓點燈。”
现代-向恺然--《留东外史》:中国的习惯虽是男子权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然只能对于那一种不能自立的女子。
近代-蔡友梅--《益世余谭》:总而言之,民国的官事,就是十二个字的考语,“只许州官放火,不准黎民点灯。”
清-徐哲身--《汉代宫廷艳史》:难道只准我做,就不准别人说么,岂不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么?
现代-向恺然--《留东外史》:中国的习惯虽是男子权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然只能对于那一种不能自立的女子。
近代-蔡友梅--《益世余谭》:总而言之,民国的官事,就是十二个字的考语,“只许州官放火,不准黎民点灯。”
清-徐哲身--《汉代宫廷艳史》:难道只准我做,就不准别人说么,岂不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么?
zhōu guān fàng huǒ
1、中国封建社会往往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