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定。
邦: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
定国:安定国家。
元-关汉卿-第一折-《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存孝与你安邦定国,他也曾恶征战图名图利。
元-李文蔚-二折-《圯桥进履》:我再约你五日之期径来此圯桥相会,我传与你安邦定国之书。
元末明初-罗贯中-第三七回-《三国演义》: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
太平天国-杨秀清-诗-《果然英雄》:英雄盖世出凡尘,天国人才萃聚均。拔地参天皆勇将,安邦定国尽忠臣。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元来这三王,忠烈直臣,安邦定国。
当代-陈世旭-一七-《救灾记》:小岳你是对的。但你我能力有限,安邦定国,除暴安良的事,哪里是你我做得了的。
元-无名氏-第一折-《衣袄车》:老将军无比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侯。
明-许仲琳-第三回-《封神演义》:造出一根根尖戟,安邦定国正乾坤。
现代-茅盾--《神的灭亡》:那十二位安邦定国的千岁爷都去寻快活去了,只撇下他老头子一个。
元-关汉卿-第一折-《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存孝与你安邦定国,他也曾恶征战图名图利。
元-李文蔚-二折-《圯桥进履》:我再约你五日之期径来此圯桥相会,我传与你安邦定国之书。
元末明初-罗贯中-第三七回-《三国演义》: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
太平天国-杨秀清-诗-《果然英雄》:英雄盖世出凡尘,天国人才萃聚均。拔地参天皆勇将,安邦定国尽忠臣。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元来这三王,忠烈直臣,安邦定国。
当代-陈世旭-一七-《救灾记》:小岳你是对的。但你我能力有限,安邦定国,除暴安良的事,哪里是你我做得了的。
元-无名氏-第一折-《衣袄车》:老将军无比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侯。
明-许仲琳-第三回-《封神演义》:造出一根根尖戟,安邦定国正乾坤。
现代-茅盾--《神的灭亡》:那十二位安邦定国的千岁爷都去寻快活去了,只撇下他老头子一个。
ān bāng dìng guó
1、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国无宁日,人民渴望有安邦定国的志士出现,挽救民族的危亡。
2、他虽然才华横溢,但还不足以安邦定国。
3、刘备托孤时候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
4、他虽然才华横溢,但还不足以安邦定国。
5、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国无宁日,人民渴望有安邦定国的志士出现,挽救民族的危亡。
6、贞观之治的出现离不开李世民那安邦定国的雄才大略。
7、孔子之于饮食,既重其在安邦定国上的政治作用,又重其在人格修养上的道德内涵。
8、这人有安邦定国之才。
9、说他有安邦定国之志我信,但他却无经天纬地之才。
10、想我中华,定有安邦定国的人才!
11、之道,消弭朋党之争,达到安邦定国,故改元为“建中靖国”。
12、属下作为一名军人,觉得能驰骋疆场,安邦定国,大概就算有所为了吧。
13、兵强马壮冲巨浪,安邦定国灭夷狄。
14、高兴儿,你有傲雪欺霜之志,安邦定国之才,待在陈州做大侠太浪费啦!
15、朕纵有一腔安邦定国之志,但亦知以一己之力难担此重任。
16、他说得不错,没有我家先生,他何谈安邦定国,只能疲于奔命。
17、足下深知安邦定国之道,何在唇齿之戏哉!
18、公元117年,汉高祖取安邦定国之意,始置安国县又称古祁州。
19、文可安邦定国,武能开疆拓土,如此世间大才,若是投了他人,岂非明珠投暗?
20、皇上,咱家看此子哭声嘹亮,眉目有神,额头有祥光喷出,定是安邦定国的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