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休共戚

读音

tóng xiū gòng qī

同音字

拼音为tóng的字 拼音为xiū的字 拼音为gòng的字 拼音为qī的字 拼音为tong的字 拼音为xiu的字 拼音为gong的字 拼音为qi的字

基础解释

①指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②偏指共患难。亦作“同休等戚”。

详细解释

  • 【解释】:①指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②偏指共患难。亦作“同休等戚”。

按字解释

同:一同;一齐(从事)。

休:欢乐。

共:共同具有或承受。

戚:忧愁。

词典解释

同休共戚-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休共戚ㄊㄨㄥˊ ㄒ丨ㄡ ㄍㄨㄥˋ ㄑ丨tónɡxiū-ɡònɡqī1.共同歡樂、憂患。形容關係密切,利害一致。[例]我們是~的一家人。2.指共患難。[例]~,度過難關。

同休共戚-中华成语大词典

同休共戚
【拼音】:tóng xiū gòng qī
解释
①指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②偏指共患难。亦作“同休等戚”。
出处
《三国志·蜀志·费祎传》:“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
示例
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 ★《周书·尉迟迥传》
近义词
同休等戚、休戚相关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出处

《周书·尉迟迥传》:“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

引证

唐-令狐德棻--《周书·尉迟迥传》: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

五代-刘昫、赵莹等--《旧唐书·杜让能传》:卿位居元辅,与朕同休共戚。

清-李渔--《巧团圆·防辱》:奴家自与姚郎订约之后,耐着心儿死守,指望他早去早回,毕了婚姻之事,就使遇着大难,也有个同休共戚之人。

宋-吕祖谦--《东莱书说·周书》:重光奕休之世,必有世笃忠贞之族,同休共戚,功名隐然,为社稷之镇。

故事

唐-令狐德棻--《周书·尉迟迥传》: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

五代-刘昫、赵莹等--《旧唐书·杜让能传》:卿位居元辅,与朕同休共戚。

清-李渔--《巧团圆·防辱》:奴家自与姚郎订约之后,耐着心儿死守,指望他早去早回,毕了婚姻之事,就使遇着大难,也有个同休共戚之人。

宋-吕祖谦--《东莱书说·周书》:重光奕休之世,必有世笃忠贞之族,同休共戚,功名隐然,为社稷之镇。

造句

组词

近义词

tóng xiū gòng qī

1、[休戚相关]xiū qī xiāng guān

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2、[同休等戚]tóng xiū děng qī

指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亦偏指共患难。同“同休共戚”。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