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渊博。
学:学问。
多:数量大、超过一般。
闻:听闻、知识、见识。
博学多闻
【拼音】:bó xué duō wén
解释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
《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示例
~,性气英迈,幅巾布裘,游于东西两浙间。 ★明·瞿佑《剪灯新话·修文舍人传》
近义词
见多识广、博学多才
反义词
孤陋寡闻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见识多
英文
be rich in knowledge
西汉-刘安等--《淮南子·本经训》:故博学多闻,而不免于惑。
唐-房玄龄等--《晋书·束皙传》:皙博学多闻,与兄璆俱知名。
南朝宋-刘义庆-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世说新语·识鉴》:胤既博学多闻,又善于激赏。
宋-苏轼--《赐尚书左丞李清臣乞退不许批答》:卿博学多闻,通练古今,小心畏慎,不见过失。
明-瞿佑--《剪灯新话·修文舍人传》:博学多闻,性气英迈,幅巾布裘,游于东西两浙间。
当代-王政尧-四-《黄宗羲》:康熙帝问朝廷大臣徐乾学:“国内有谁博学多闻,文章好,可以充当顾问的?”
西汉-刘安等--《淮南子·本经训》:故博学多闻,而不免于惑。
唐-房玄龄等--《晋书·束皙传》:皙博学多闻,与兄璆俱知名。
南朝宋-刘义庆-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世说新语·识鉴》:胤既博学多闻,又善于激赏。
宋-苏轼--《赐尚书左丞李清臣乞退不许批答》:卿博学多闻,通练古今,小心畏慎,不见过失。
明-瞿佑--《剪灯新话·修文舍人传》:博学多闻,性气英迈,幅巾布裘,游于东西两浙间。
当代-王政尧-四-《黄宗羲》:康熙帝问朝廷大臣徐乾学:“国内有谁博学多闻,文章好,可以充当顾问的?”
bó xué duō wén
1、我是世界上最博学多闻的人!
2、他从小就博学多闻,习炼丹功。
3、他装出一副博学多闻的样子,其实懂得很少。
4、你有需要总是可以请我们的酉长协助,他相当博学多闻。
5、你真是博学多闻有什么是你不知道的?
6、只有博学多闻,上课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7、因此,博学多闻是史家最基本的素质。
8、要创造神话,你必须成为一个博学多闻的人。
bó xué duō wén
1、[见多识广]jiàn duō shí guǎng
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2、[博学多才]bó xué duō cái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3、[博古通今]bó gǔ tōng jīn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4、[博闻强识]bó wén qiáng zhì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5、[博洽多闻]bó qià duō wén
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6、[已登道岸]yǐ dēng dào àn
岸:道路的尽头。已经到了道路的尽头。比喻学问已经大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