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戈:指战争。
扰攘:混乱,骚乱。
兵戈扰攘
【拼音】:bīng gē rǎo rǎng
解释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出处
《后汉书·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示例
那老母原是~中看见杀儿掠女,掠坏了再苏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近义词
兵戈抢攘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社会动荡
英文
in the tumult of a raging war
明-史可法--《(明)史可法集·一·请行征辟保举疏》:乘时大举,扫荡可期,特所虑者,兵戈扰攘之中,不复有百姓耳;无百姓何利于有疆土?
清-周嘉献-《清词综补续编》一-《金缕曲·军营感怀》:浪迹天涯久。更无端、兵戈扰攘,仓皇驱走。
明-凌濛初-卷二十二-《初刻拍案惊奇》:那老母原是兵戈扰攘中看见杀儿掠女,惊坏了再苏的。
明-史可法--《(明)史可法集·一·请行征辟保举疏》:乘时大举,扫荡可期,特所虑者,兵戈扰攘之中,不复有百姓耳;无百姓何利于有疆土?
清-周嘉献-《清词综补续编》一-《金缕曲·军营感怀》:浪迹天涯久。更无端、兵戈扰攘,仓皇驱走。
明-凌濛初-卷二十二-《初刻拍案惊奇》:那老母原是兵戈扰攘中看见杀儿掠女,惊坏了再苏的。
bīng gē rǎo rǎng
1、那老母原是兵戈扰攘中看见杀儿掠女,掠坏了再苏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