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投地

读音

wǔ tǐ tóu dì

同音字

拼音为wǔ的字 拼音为tǐ的字 拼音为tóu的字 拼音为dì的字 拼音为wu的字 拼音为ti的字 拼音为tou的字 拼音为di的字

基础解释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详细解释

  • 【解释】: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 【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 【示例】: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按字解释

五体:指人的四肢和头。

投:置放。

地:地面;陆地。

词典解释

五体投地-汉语同近反辨

[同义] 心悦诚服
-[五体投地] 指两手、两膝和头着地。比喻敬佩到了极点。例:小王听他说完,~,佩服不已,大声欢呼:“妙,妙,真是妙极了啊!”
-[心悦诚服] 诚心诚意地服从或佩服。例:他~地满口赞成我的意见。
[说明] “五体投地”和“心悦诚服”这两个成语都可以形容佩服。“心悦诚服”含有“乐意”的意思;“五体投地”不含“乐意”的意思。两者都形容佩服,但“心悦诚服”强调真心诚意,不虚假;“五体投地”强调程度很深,不一般。“五体投地”有时还有诙谐和讽刺的用法;“心悦诚服”一般不这么用。“心悦诚服”常用作状语;“五体投地”一般用作补语。“心悦诚服”有“为……所心悦诚服”的用法;“五体投地”没有这种用法。

五体投地-中华成语大词典

五体投地
【拼音】:wǔ tǐ tóu dì
解释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出处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示例
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近义词
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反义词
嗤之以鼻
歇后语
鲁肃服孔明
语法
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英文
adulate
日文
敬服(けいふく)して地(じ)べたにひれ伏(ふ)す
法文
approuver sans réserve
德文
sich vor jm ehrfürchtig zu Boden werfen

出处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引证

明-卢象昇--《(明)卢象昇疏牍·-二·与少司成吴葵庵书八首(其二)》:倘一昌言于朝,弟当五体投地,延企何如!

清-朱庭珍-二-《筱园诗话》:(张亨甫)生平目空四海,于前人亦多不满……独极口佩服山左高密单明经诗……称其十古七律为二绝,堪奉为已师法,而叹世人无能知之者。其倾倒不啻五体投地。

唐-姚察、姚思廉--《梁书·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近代-文康-第三九回-《儿女英雄传》:那仲笑岩早振臂直前地抢过来说道:“你算了罢,这还闹什么老前辈呢!碰见这个样儿的手还不值得爬下磕个头拜老师吗?”说着,他早五体投地地拜下去。

现代-姚雪垠-第一卷第二五章-《李自成》:见秀笑着说:“这几年来我常说自成的智谋出众,如今看他智取张家寨所想的妙计,叫我实在不能不五体投地。”

明-天然痴叟-卷三-《石点头》:王珣当下自知惭愧,急便五体投地。

近代-刘鹗-一一回-《老残游记》:申子平听得五体投地佩服。再要问时,听窗外晨鸡已经喔喔的啼了。

现代-钱锺书-三-《围城》:有头脑有才学的女人是天生了教愚笨的男人向她颠倒的,因为他自己没有才学,他把才学看得神秘,了不得,五体投地的爱慕,好比没有钱的穷小子对富翁的崇拜。

清-袁枚-卷一-《随园诗话》:同征友万柘坡 光泰,精于五七古。程鱼门读之,五体投地。

现代-鲁迅--《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因为他是天才而且革命家,许多女性都渴仰到五体投地。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大郎五体投地,泣述所来。

故事

明-卢象昇--《(明)卢象昇疏牍·-二·与少司成吴葵庵书八首(其二)》:倘一昌言于朝,弟当五体投地,延企何如!

清-朱庭珍-二-《筱园诗话》:(张亨甫)生平目空四海,于前人亦多不满……独极口佩服山左高密单明经诗……称其十古七律为二绝,堪奉为已师法,而叹世人无能知之者。其倾倒不啻五体投地。

唐-姚察、姚思廉--《梁书·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近代-文康-第三九回-《儿女英雄传》:那仲笑岩早振臂直前地抢过来说道:“你算了罢,这还闹什么老前辈呢!碰见这个样儿的手还不值得爬下磕个头拜老师吗?”说着,他早五体投地地拜下去。

现代-姚雪垠-第一卷第二五章-《李自成》:见秀笑着说:“这几年来我常说自成的智谋出众,如今看他智取张家寨所想的妙计,叫我实在不能不五体投地。”

明-天然痴叟-卷三-《石点头》:王珣当下自知惭愧,急便五体投地。

近代-刘鹗-一一回-《老残游记》:申子平听得五体投地佩服。再要问时,听窗外晨鸡已经喔喔的啼了。

现代-钱锺书-三-《围城》:有头脑有才学的女人是天生了教愚笨的男人向她颠倒的,因为他自己没有才学,他把才学看得神秘,了不得,五体投地的爱慕,好比没有钱的穷小子对富翁的崇拜。

清-袁枚-卷一-《随园诗话》:同征友万柘坡 光泰,精于五七古。程鱼门读之,五体投地。

现代-鲁迅--《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因为他是天才而且革命家,许多女性都渴仰到五体投地。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大郎五体投地,泣述所来。

造句

wǔ tǐ tóu dì

1、他在运动会上的出色表现,令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2、他的作文写得极生动,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3、他的能耐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4、有的人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而有的人则认为他装腔作势。

5、来到菩萨面前,她立即五体投地地拜了下去,虔敬的心表露无遗。

6、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终于让孟获五体投地,归顺了诸葛亮。

7、妈妈的菜,炒的这么好,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8、站在这幅米芾行书真迹前,运笔行款,无一不使我五体投地,赞叹欣喜。

9、我们班黄秋琳的字不管谁见了都会佩服的五体投地,写得太美了。

10、我对妈妈的厨艺佩服的五体投地,要不我怎么身强力壮的呢?

11、爷爷炒的菜特别可口,就像大师做的一样,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12、球迷们对球王贝利崇拜得五体投地。

13、对他能博古通今的学识,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14、我看了里武松之打虎是那样的棒,其精本领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15、刘翔的跑步速度真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16、诸葛亮尽避在危险的时候,都不慌不忙总是能化险为夷,让旁边的大臣佩服的五体投地。

17、听到平时不爱言语的她如此语重心长的娓娓道来,同学们都对他五体投地。

18、爷爷每天都坚持练功,武功十分的好,所以,我对爷爷的武功五体投地。

19、这个问题我苦思很久,想不到经你一解说,立即明白,真让我不得不五体投地。

20、黄秋琳的一手好字真美,简直与书法家没区别,让大家佩服的五体投地,羡慕不已呀。

21、左虎抄写作业的速度,让宇龙佩服的五体投地。

组词

近义词

wǔ tǐ tóu dì

1、[甘拜下风]gān bài xià fēng

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

2、[顶礼膜拜]dǐng lǐ mó bài

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3、[心悦诚服]xīn yuè chéng fú

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4、[拜倒辕门]bài dǎo yuán mén

辕门: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自愿认输。

反义词

wǔ tǐ tóu dì

1、[不以为然]bù yǐ wéi rán

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2、[嗤之以鼻]chī zhī yǐ bí

嗤:讥笑。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