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魂七魄

读音

sān hún qī pò

同音字

拼音为sān的字 拼音为hún的字 拼音为qī的字 拼音为pò的字 拼音为san的字 拼音为hun的字 拼音为qi的字 拼音为po的字

基础解释

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称人身有“三魂七魄”。

详细解释

  • 【解释】: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称人身有“三魂七魄”。
  • 【出自】:《抱朴子·地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
  • 【示例】:但凡精血成胎者,有~,被桂芳叫一声,魂魄不居一体,散在各方,自然落马。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

按字解释

三: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七: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

词典解释

三魂七魄-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三魂七魄㊣ㄙㄢ ㄏㄨㄣˊ ㄑㄧ ㄆㄛˋsān hún qī pò釋義道家謂人身有三魂七魄。三魂即胎光、爽靈、幽精;七魄計有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抱朴子・內篇・地真:「欲得通神,當金水分形,形分則自見其身中之三魂七魄。」金瓶梅・第四十七回:「驚駭六葉連肝膽,諕壞三魂七魄心。」亦作「七魄三魂」。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26428三魂七魄㊕釋義道家謂人身有三魂七魄。三魂即胎光、爽靈、幽精;七魄計有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抱朴子・內篇・地真》:「欲得通神,當金水分形,形分則自見其身中之三魂七魄。」《金瓶梅・第四七回》:「驚駭六葉連肝膽,諕壞三魂七魄心。」亦作「七魄三魂」。備註附道教類參考語料號FL00000007434三魂七魄備註頻6書中國成語大辭典、實用成語辭典(1)(2)(1)、漢語成語考釋詞典、小叮噹漫書成語小百科(1)~(10)、成語大辭典(上)(下)、成語典號FL00000034893

三魂七魄-中華語文大辭典

三魂七魄三魂七魄ㄙㄢ ㄏㄨㄣˊ ㄑ丨 ㄆㄛˋsānhún-qīpò道教認為人身有三魂七魄。三魂為胎光、爽靈、幽精;七魄為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與臭肺。道家認為三魂與七魄若和諧存於人體時,則人身體健康。反之,魂魄離散無法聚合,久之人必喪命。

出处

《抱朴子·地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

引证

明-许仲琳-第三十七回-《封神演义》:但凡精血成胎者,有三魂七魄,被桂芳叫一声,魂魄不居一体,散在各方,自然落马。

宋-黎靖德-一一六-《朱子语类》:若学不切己,自家一个浑身自无处著,虽三魂七魄,亦不知下落,何待用时方差?

金-马钰--《满庭芳》:心狂意乱,歌迷酒惑,损伤三魂七魄。不顾危亡,一向贪恋财色。

宋-佚名-第一出-《张协状元》:唬得张叶三魂不附体,七魄渐离身,仆然倒地。

故事

明-许仲琳-第三十七回-《封神演义》:但凡精血成胎者,有三魂七魄,被桂芳叫一声,魂魄不居一体,散在各方,自然落马。

宋-黎靖德-一一六-《朱子语类》:若学不切己,自家一个浑身自无处著,虽三魂七魄,亦不知下落,何待用时方差?

金-马钰--《满庭芳》:心狂意乱,歌迷酒惑,损伤三魂七魄。不顾危亡,一向贪恋财色。

宋-佚名-第一出-《张协状元》:唬得张叶三魂不附体,七魄渐离身,仆然倒地。

造句

sān hún qī pò

1、但凡精血成胎者,有三魂七魄,被桂芳叫一声,魂魄不居一体,散在各方,自然落马。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