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至正

读音

dà gōng zhì zhèng

同音字

拼音为dà的字 拼音为gōng的字 拼音为zhì的字 拼音为zhèng的字 拼音为da的字 拼音为gong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zheng的字

基础解释

至:最;正:公正。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大:跟“小”相对。

公:公平,公道。

至:极。

正:公正。

词典解释

大公至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大公至正ㄉㄚˋ ㄍㄨㄥ ㄓˋ ㄓㄥˋdà gōng zhì zhèng大公無私大公無私、光明正大光明正大絕對公正,毫無偏私。如:「開封府明鏡高懸,包拯不愧為大公至正的青天大老爺。」

大公至正-中华成语大词典

大公至正
【拼音】:dà gōng zhì zhèng
解释
至:最;正:公正。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
出处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来惩办林、邓,表示自己的‘大公至正’。”
示例
近义词
大公无私、大中至正
反义词
自私自利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英文
perfectly impartial

出处

引证

明-高拱--《问辨录·论语》:予所以每为此说者,夫岂有他,直以天下自有大公至正之理,而君子当以荡荡平平为心,心苟有偏,则虽善而不得其正。

清-周召-卷五-《双桥随笔》:古人心事,大公至正,有如白日青天,岂若后世之人,处心积虑,惟为身家子孙计非望之利。

现代-范文澜-上册第一章-《中国近代史》:来惩办林、邓,表示自己的“大公至正”。

故事

明-高拱--《问辨录·论语》:予所以每为此说者,夫岂有他,直以天下自有大公至正之理,而君子当以荡荡平平为心,心苟有偏,则虽善而不得其正。

清-周召-卷五-《双桥随笔》:古人心事,大公至正,有如白日青天,岂若后世之人,处心积虑,惟为身家子孙计非望之利。

现代-范文澜-上册第一章-《中国近代史》:来惩办林、邓,表示自己的“大公至正”。

造句

组词

近义词

dà gōng zhì zhèng

1、[光明正大]guāng míng zhèng dà

原指明白不偏邪。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2、[堂堂正正]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堂堂:盛大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

3、[为国捐躯]wèi guó juān qū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4、[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5、[舍生取义]shě shēng qǔ yì

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6、[铁面无私]tiě miàn wú sī

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7、[舍己为人]shě jǐ wèi rén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8、[公而忘私]gōng ér wàng sī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9、[杀身成仁]shā shēn chéng rén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10、[大中至正]dà zhōng zhì zhèng

极为公正,不偏不倚。

反义词

dà gōng zhì zhèng

1、[自私自利]zì sī zì lì

私心很重,只为个人利益打算。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