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目不能见
拼音
ér mù bù néng jiàn
解释
这一句出自于“”、“”中的《》
全诗原文
上下不分别,虽闻曷闻?虽见曷见?虽知曷知?驰骋而因耳矣,此愚者之所不至也。不至则不知,不知则不信。无骨者不可令知冰。有土之君,能察此言也,则灾无由至矣。且夫耳目知巧固不足恃,惟修其数行其理为可。韩昭厘侯视所以祠庙之牲,其豕小,昭厘侯令官更之。官以是豕来也,昭厘侯曰“是非向者之豕邪”官无以对。命吏罪之。从者曰“君王何以知之”君曰“吾以其耳也”申不害闻之,曰“何以知其聋?以其耳之聪也;何以知其盲?以其目之明也;何以知其狂?以其言之当也。故曰去听无以闻则聪,去视无以见则明,去智无以知则公。去三者不任则治,三者任则乱” 以此言耳目心智之不足恃也。耳目心智,其所以知识甚阙,其所以闻见甚浅。以浅阙博居天下,安殊俗,治万民,其说固不行。十里之间,而耳不能闻;帷墙之外,而目不能见;三亩之宫,而心不能知。其以东至开梧,南抚多<婴页>,西服寿靡,北怀儋耳,若之何哉?故君人者,不可不察此言也。治乱安危存亡,其道固无二也。故至智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无言无思,静以待时,时至而应,心暇者胜。凡应之理,清净公素,而正始卒。焉此治纪,无唱有和,无先有随。古之王者,其所为少,其所因多。因者,君术也;为者,臣道也。为则扰矣,因则静矣。因冬为寒,因夏为暑,君奚东哉?故曰君道无知无为,而贤於有知有为,则得之矣。有司请事於齐桓公,桓公曰“以告仲父”有司又请,公曰“告仲父”若是三。习者曰“一则仲父,二则仲父,易哉为君”桓公曰“吾未得仲父则难,已得仲父之後,曷为其不易也”桓公得管子,事犹大易,又况於得道术乎?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後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勿躬】四曰:人之意苟善,虽不知,可以为长。故李子曰“非狗不得兔,兔化而狗,则不为兔”人君而好为人官,有似於此。 全诗翻译
全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