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

dǐng

同音字

拼音为dǐng的字 拼音为ding的字

基础解释

古同“鼎”。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鼑-中草药辞典

【读音】dǐnɡ
【繁体】鼑
鼑dǐng
⒈古同“鼎”。

鼑-中華大字典

1、鼑釋文:古鼎字。見《集韻》。〔正字通云。籀文貞字〕。
2、鼎讀音:都挺切,音頂,迥韻。釋文:
❶三足㒳耳。和五味之寶器也。象析木以炊。貞省聲。昔禹收九牧之金。鑄~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澤者。离魅蛧蜽。莫能逢之。以協承天休。易卦。㢲木於下者爲~。古文以貝爲~。籒文以~爲貝。見《說文》。《段注》:三足㒳耳、謂器形。非謂字形也。已下次第。依韻會所據小徐本訂。片者、判木也。反片爲爿。一木析爲二之形。炊~必用薪。故像之。大徐本無貞省聲三字。則上體未說。此謂上體目者貞省聲也。者字依韻會補。离俗用螭。依禸部當作离。引易證下體象析木之意。二貝字小徐皆作貞。佩觿云。古文以貞爲~。籒文以~爲則。亦誤。今正。
❷牲器也。《周禮掌客》:~簋十有二〔按牢~九。陪~三。共十二〕。
❸取新也。見《易雜卦》。
 〔按易~大象。君子以正位凝命。注。~者取新成變者也〕。
❹空中以待物者也。見《易鼎耳革注》。
❺方也。《漢書賈誼傳》:天子春秋~盛。
❻始也。《文選左思賦》:高門~貴。
❼猶言當也。《漢書匡衡傳》:無說詩。匡~來。
❽三公象也。《書高宗肜日序》:有飛雉升~耳而雊。
 〔按~者三足一體。猶三公承天子也〕。
❾維船具也。《方言》:所以刺船謂之㰏。維之謂之~。
❿旌功器也。《禮記祭統》:勤大命施於烝彝~。
⓫杌也。《錢氏私誌》:賢穆有荆雍大長公主金撮角紅籐下馬杌子。今大家用三腳木牀。以坐歌伎曰~。蓋杌也。
⓬傳國曰~。《齊書高帝紀論》:咸皆一世推雄。卒開~祚。
⓭貴族曰~。〔庾信碑〕:公六郡良家。西河~族。
⓮法家烹殺罪人之酷刑曰~。《史記欒布傳述贊》:赴~非冤。
⓯道家煎鍊金丹之法物曰~。《金丹大要》:~器之名。非但一說。
⓰金石家之字體曰鐘~。《文選劉峻論》:書玉牒而刻鐘~。
⓱凡煮茶焚香之具類曰~。〔范成大詩〕:茶熟香濃石~煨。
⓲~~。大舒也。謂形體寬慢也。《禮記檀弓》:~~爾則小人。
 〔又〕:盛大之意。如今言聲名~~。
⓳~立。三方並峙也。《吳志陸凱傳》:近者漢之衰末。三家~立。
⓴~沸。潰亂也。《蜀志譙周傳》:旣非秦末~沸之時。
㉑山名。《明一統志》:~山在新喩縣西南五十里。〔在今江西新喩縣〕。
㉒湖名。《史記封禪書》:黃帝鑄~荆山。後世因名其處爲~湖。
㉓州名。有二。一、唐置。本雲陽、涇陽、醴泉、三原地。當今陝西涇陽縣西北三十里。一、宋置。本朗州地。當今湖南武陵縣境。
㉔官名。《漢書東方朔傳》:夏育爲~官。
 〔注〕:~官、今殿前舉~者也。
㉟門名。《後漢郡國志》:雒陽東城曰~門。
 〔注〕:九~所從入也。
㉖姓也。宋~澧。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