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毛泰山

读音

hóng máo tài shān

同音字

拼音为hóng的字 拼音为máo的字 拼音为tài的字 拼音为shān的字 拼音为hong的字 拼音为mao的字 拼音为tai的字 拼音为shan的字

基础解释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详细解释

  • 【解释】: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 【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示例】:若必选择死所,而谓~,轻重有异,则虽值当死之事,恐亦不能死矣。
    ◎章炳麟《敢死论跋语》
  •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人死的价值轻重悬殊

按字解释

鸿毛:鸿雁之毛。常用以比喻轻微或不足道的事物。

泰山:比喻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或值得敬仰的人。

词典解释

鸿毛泰山-汉语大词典

鸿毛泰山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后即以“鸿毛泰山”比喻人死的价值轻重悬殊。
●章炳麟《<敢死论>跋语》:“若必选择死所,而谓鸿毛泰山,轻重有异,则虽值当死之事,恐亦不能死矣。”亦作“鸿毛泰岱”。
●郭沫若《战声集·<归国杂吟>之三》:“四十六年余一死,鸿毛泰岱早安排。”

鸿毛泰山-中华成语大词典

鸿毛泰山
【拼音】:hóng máo tài shān
解释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示例
若必选择死所,而谓~,轻重有异,则虽值当死之事,恐亦不能死矣。 ★章炳麟《敢死论跋语》
近义词
鸿毛泰岱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比喻人死的价值轻重悬殊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引证

五代-刘昫、赵莹等--《旧唐书·彭偃传论》:君子遇夷险之机不易其节,小人昧逆顺之道而陷于刑,鸿毛泰山,斯为至论。

近代-章炳麟--《〈敢死论〉跋语》:若必选择死所,而谓鸿毛泰山,轻重有异,则虽值当死之事,恐亦不能死矣。

故事

五代-刘昫、赵莹等--《旧唐书·彭偃传论》:君子遇夷险之机不易其节,小人昧逆顺之道而陷于刑,鸿毛泰山,斯为至论。

近代-章炳麟--《〈敢死论〉跋语》:若必选择死所,而谓鸿毛泰山,轻重有异,则虽值当死之事,恐亦不能死矣。

造句

hóng máo tài shān

1、若必选择死所,而谓鸿毛泰山,轻重有异,则虽值当死之事,恐亦不能死矣。 ◎章炳麟《敢死论跋语》

组词

近义词

hóng máo tài shān

1、[鸿毛泰岱]hóng máo tài dài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同“鸿毛泰山”。

反义词

hóng máo tài shān

1、[不相上下]bù xiāng shàng xià

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