鱄(I)zhuān
ㄓㄨㄢ
〔《广韵》职缘切,平仙,章。〕
〔《广韵》旨兖切,上狝,章。〕
1.鱼名。
●《仪礼·士丧礼》:“陈三鼎于门外,北上,豚合升鱼鱄鲋九。”
2.姓。
●春秋吴有鱄设诸。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鱄(II)tuan
ㄊㄨㄢˊ
〔《集韵》徒官切,平桓,定。〕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鱼。
●《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五百里……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鱄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晋郭璞《山海经图赞·鱄鱼颙鸟》:“颙鸟栖林,鱄鱼处渊,俱为旱征。”
2.蒲鱼。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介语·鲎》:“蒲鱼者鱄也,形如盘,大者围七八尺,无鳞,口在腹下,目在额上,尾长有刺,能螫人,肉白多骨,节节相连比,柔脆可食。”
●清吴震方《岭南杂记》卷下:“蒲鱼,即鱄鱼,其味甚美,而尾极毒。”
鱄(III)lian
ㄌ〡ㄢˋ
〔《集韵》龙眷切,去线,来。〕
人名用字。
●《春秋·襄公二十七年》:“卫侯之弟鱄出奔晋。”
1、鱄讀音:主兗切,音膞,銑韻。朱遄切,音專,先韻。釋文:~魚也。見《說文》。《段注》:士喪禮、魚虻鮒。九~鮒。皆常用之魚也。呂覽曰。魚之美者。洞庭之~。今本作虻。非也。
2、鱄讀音:徒官切,音團,寒韻。釋文:魚名。《山海經南山經》:黑水、其中有~魚。如鮒而彘尾。其音如豚。見則天下大旱。
3、鱄讀音:䜿兗切,音腨,銑韻。釋文:魚名。見《集韻》。
4、鱄讀音:龍眷切,音戀,霰韻。朱遄切,音專,先韻。釋文:人名。《春秋襄二十七年》:衞侯之弟~出奔晋。
〔按公羊作縳。穀梁以專爲之〕。
5、鱄讀音:朱遄切,音專,先韻。釋文:
❶大魚也。《家語屈節》:魚之大者名爲~。
〔按今本作䲖。朱駿聲云。疑借爲鱣〕。
❷~設諸。吳刺客也。《左昭二十年傳》:乃見~設諸焉。
〔案史記刺客傳作專諸。索隱曰。專字亦作剸。音同〕。
6、魲讀音:徒官切,音團,寒韻。釋文:鱄或字。見《集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