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髂骨 。骨盆两侧各三块骨中后上方的一块,在人体内,它与坐骨和耻骨连接形成髋臼的一部分,上部宽大,下部狭窄
髂髂ㄎㄚˋkàㄑ丨ㄚˋqià參見【髂骨】。
髂-汉语大词典髂(I)qia
ㄑ〡ㄚˋ
〔《广韵》枯驾切,去祃,溪。〕
1.腰骨。
●清沈彤《释骨》:“﹝两髁﹞其旁临两股者曰监骨,曰大骨,曰髂。一身之伸屈司焉。”
2.指腰部。
●唐韩愈《县斋有怀》诗:“朝食不盈肠,冬衣才掩髂。”
3.捕捉。
●《五灯会元·谷隐聪禅师法嗣·金山昙颖禅师》:“为文殊拔出眼里楔,教普贤休嚼口中铁,劝人放开髂(枯驾切,蛇手,与汝斫却系驴橛。”
髂(II)ge
ㄍㄜˊ
同“骼”。
●《汉书·扬雄传下》:“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胁拉髂,免于徽索。”
颜师古注:“髂,骨也。髂音格。”
●杨树达窥管:“髂即骼字。《说文》四篇下‘骨部’云:‘禽兽之骨曰骼。’此文用引申义谓人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