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
食物经久而变味 。
如:餲饐(食物败坏变味)
另见 hé
餲 ài
食物經久而變味。
《論語·鄉黨》:
食饐(yì)而~,魚餒(něi)而肉敗,不食。(饐:腐臭。餒:腐爛。)
餲(I)ai
ㄞˋ
〔《广韵》于犗切,去夬,影。〕
〔《广韵》于罽切,去祭,影。〕
〔《广韵》乌葛切,入曷,影。〕
1.食物经久而腐臭变味。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
●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饐、饧,臭味变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火·芦火竹火》:“观夫茶味之美恶,饭味之甘餲,皆系于水火烹饪之得失,即可推矣。”
●清黄叔璥《台海使槎录》卷七:“又有香米,倍长大,味醇气馥,为饭,逾二三日香美不餲,每岁种植,只供一年自食,不交易。”
2.物品变臭。
●清方以智《物理小识·器用》:“﹝墨法﹞所忌者天阴,阴则墨餲矣。”
餲(II)he
ㄏㄜˊ
〔《广韵》胡葛切,入曷,匣。〕
寒具的别名。一种油炸食品。
●《太平御览》卷八六○引汉服虔《通俗文》:“寒具谓之饧。”
参见“寒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