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飤讀音:祥吏切,音寺,寘韻。釋文:
❶糧也。从人食。見《說文》。《段注》:按以食食人物。其字本作食。俗作~。或作飼。經典無~字。此篆淺人所增。釋爲糧也又非。
〔按一切經音義二云。從人仰食也。謂以食供設與人也。故字從食。從人意也。小徐本作从食人〕。
❷哺也。見《一切經音義》引《聲類》。
❸飽也。見《一切經音義》引《蒼頡篇訓詁》。
❹通食。《爾雅釋木釋文》:~、囚志反。字林云。糧也。一曰譄也。經典竝止作食。借作嗣音。今作飼。
❺通飴。《晉書王薈傳》:時年饑粟貴。人多餓死。薈以私米作饘粥。以飴餓者。所濟活甚衆。〔音義〕:飴音嗣。〔韻會舉要云。飤又作飴〕。
2、飼釋文:同飤。見《玉篇》。
飤
【戌集下】【食字部】 飤
★【唐韻】【集韻】【韻會】祥吏切【正韻】相吏切,𠀤音寺。【說文】糧也。【玉篇】食也。與飼同。【增韻】以食食人也。【東方朔·七諫】子推自割而飤君兮,德日忘而怨深。○按謂介子推從晉文公出亡,割股肉以飤文公也。通作食。
◎又或作飴。【晉書·王薈傳】以私米作饘粥,以飴餓者。【註】飴,音嗣。 【玉篇】通作飼。【六書故】飭飾皆从飤爲聲。考證:〔【東方朔·七諫】子推自剖而飤君兮,德日忘而怨深。〕 謹照原文自剖改自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