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面颊,腮。
指:谓指使;指派。
气:神色,神态。
使:命令。
颐指气使
【拼音】:yí zhǐ qì shǐ
解释
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出处
《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
示例
他~,心狠手辣。 ★林平《从夏三虫说开去》
近义词
盛气凌人、趾高气扬、神气活现
反义词
唯唯诺诺、低三下四、奴颜婢膝
语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态度傲慢
英文
order people by gesture
法文
se faire obéir au doigt et à l'oeil
成语故事
唐朝末年,朱温杀了宰相崔胤,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朱温不放心,派李振到洛阳去监视唐昭宗及百官。李振仗着朱温的权势,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他经常用动动下巴和盛气凌人的态度去指使别人,遇到不顺眼的就训斥
唐-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
-高阳-上册-《清宫外史》:“钦差大臣”那副颐指气使,动辄“当面开销”的派头,令人望而生畏。
现代-马南邨--《燕山夜话·王道和霸道》:反之,如果不顾一切,依靠权势,蛮横逞强,颐指气使,巧取豪夺,就是所谓霸道了。
清-秋瑾--《敬告姊妹们》:还有那安富尊荣、家资广有的女同胞,一呼百诺,奴仆成群,一出门,真个是前呼后拥,荣耀得了不得;在家时,颐指气使,威阔得了不得。
现代-佚名--《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至于买办阶级,受帝国主义之颐指气使,以为厉于民国,其罪状亦擢发难数。
北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梁书·李振传》:唐自昭宗迁都之后,王室微弱,朝廷班行,备员而已。振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
明-李明性-三八-《故园》:他慢慢意识到,潘家的人在和他说话时没有了过去的谦和与平等,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颐指气使的做派。
五代-刘昫等-一O六-《旧唐书·杨国忠传》:立朝之际,或攘袂扼腕,自公卿已下,皆颐指气使,无不惮。
西汉-贾谊--《请封建子弟疏》: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
五代-刘昫等-一O六-《旧唐书·杨国忠传》:立朝之际,或攘袂扼腕,自公卿已下,皆颐指气使,无不惮。
北宋-司马光-二六五-《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祐二年》:以颐指麾,以气使令,言其怙朱全忠之势而肆其骄豪也。
唐-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
-高阳-上册-《清宫外史》:“钦差大臣”那副颐指气使,动辄“当面开销”的派头,令人望而生畏。
现代-马南邨--《燕山夜话·王道和霸道》:反之,如果不顾一切,依靠权势,蛮横逞强,颐指气使,巧取豪夺,就是所谓霸道了。
清-秋瑾--《敬告姊妹们》:还有那安富尊荣、家资广有的女同胞,一呼百诺,奴仆成群,一出门,真个是前呼后拥,荣耀得了不得;在家时,颐指气使,威阔得了不得。
现代-佚名--《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至于买办阶级,受帝国主义之颐指气使,以为厉于民国,其罪状亦擢发难数。
北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梁书·李振传》:唐自昭宗迁都之后,王室微弱,朝廷班行,备员而已。振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
明-李明性-三八-《故园》:他慢慢意识到,潘家的人在和他说话时没有了过去的谦和与平等,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颐指气使的做派。
五代-刘昫等-一O六-《旧唐书·杨国忠传》:立朝之际,或攘袂扼腕,自公卿已下,皆颐指气使,无不惮。
西汉-贾谊--《请封建子弟疏》: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
五代-刘昫等-一O六-《旧唐书·杨国忠传》:立朝之际,或攘袂扼腕,自公卿已下,皆颐指气使,无不惮。
北宋-司马光-二六五-《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祐二年》:以颐指麾,以气使令,言其怙朱全忠之势而肆其骄豪也。
yí zhǐ qì shǐ
1、颐指气使的领导者,是不受欢迎的。
2、我们以前是朋友,但她总是对我颐指气使。
yí zhǐ qì shǐ
1、[发号施令]fā hào shī lìng
号:号令;施:发布。发布命令。现在也用来形容指挥别人。
2、[趾高气扬]zhǐ gāo qì yáng
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3、[盛气凌人]shèng qì líng rén
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4、[神气活现]shén qì huó xiàn
自以为了不起而显示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
5、[目指气使]mù zhǐ qì shǐ
目指:动一下眼睛来指物;气使:用嘘气声支使人。用眼神和气色指使人。形容骄横傲慢的样子。
6、[目使颐令]mù shǐ yí lìng
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贵,摆大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