鏘鏘ㄑㄧㄤ ㄑㄧㄤqiāng qiāng①狀聲詞:⑴形容玉石撞擊聲。《三國演義.第四四回》:「衣冠濟濟,劍佩鏘鏘,分班侍立。」⑵形容鈴聲。《詩經.大雅.韓奕》:「百兩彭彭,八鸞鏘鏘。」漢.秦嘉〈贈婦詩〉三首之三:「肅肅僕夫征,鏘鏘揚和鈴。」⑶形容鳳凰和鳴聲。《左傳.莊公二十二年》:「鳳凰于飛,和鳴鏘鏘。」②高聳巍峨的樣子。《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命琅掌策駟兮,踰高閣之鏘鏘。」③行走的樣子。《文選.左思.吳都賦》:「出車檻檻,被練鏘鏘。」也作「蹡蹡」。
鏘鏘-辞源3【鏘鏘】㊀象聲詞。詩 大雅 烝民:“四牡彭彭,八鸞鏘鏘。”此形容鈴聲。左傳 莊二二年:“是謂‘鳳皇于飛,和鳴鏘鏘’。”此形容鳳鳴聲。呂氏春秋 古樂:“其音若熙熙淒淒鏘鏘。”此形容樂聲。唐 杜甫 杜工部詩十六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鏘鏘鳴玉動,落落羣松直。”此形容玉聲。也作“將將”、“瑲瑲”。㊁高貌。後漢書五九 張衡傳 思玄賦:“命 王良掌策駟兮,踰高閣之鏘鏘。”又六十上 馬融傳 廣成頌:“金山 石林殷起乎其中,峨峨磑磑,鏘鏘ࡹаyУ\u0002”㊂美好貌。藝文類聚四 南朝 梁 沈約 爲臨川王九日侍太子宴詩:“靡靡神襟,鏘鏘羣彦。”㊃行貌。通“蹡蹡”。文選 晉 左太沖(思)吳都賦:“出車檻檻,被練鏘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