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

hàn

同音字

拼音为hàn的字 拼音为han的字

基础解释

1.古代射者所戴的一种革制袖套。《太平御览》卷三五○引《鲁连子》:“弦銲相第而矰矢得高焉。” 2.焊接。宋沈括《梦溪笔谈·异事》:“予於譙亳得一古鏡……甚薄,略無銲跡。” 3.指焊药。 4.鐏。戈矛戟等古代兵器之杆柄下端的圆锥形的金属套。可以插入地下。唐皮日休《九讽·悯邪》:“既養虎以遺患兮,遂倒釬而授柄。” 5.通“悍”。躁急。《庄子·列御寇》:“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長若不肖,有順懁而達,有堅而縵,有緩而釬。” 6.用同“捍”。参见“釬撥”。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釬-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字部】 釬
★【唐韻】【集韻】【韻會】侯旰切【正韻】侯幹切,𠀤音翰。【說文】臂鎧也。
◎又【廣韻】釬,金銀器令相著。【集韻】固金鐵藥。【正字通】釬藥,以硼砂合銅爲之,用胡桐汁合銀,堅如石。今玉石刀柄之類,釬藥加銀一分,其中永不脫。
◎又【管子·戒篇】弛弓脫釬。【註】釬,所以鉤弦。
★又【集韻】居寒切,音干。器也。
◎又急也。【莊子·列禦𡨥】有緩而釬。【註】釬,胡旦反
◎又音干。急也。 【集韻】亦作銲。

釬-中華大字典

1、釬讀音:侯旰切,音翰,翰韻。釋文:
❶臂鎧也。見《說文》。《段注》:禮射時箸左臂者。謂之遂。亦謂之拾。若戰陣所用臂鎧謂之~。兩臂皆箸之。又非無事時所箸臂衣謂之韝也。
❷鐏也。《方言》:鐏謂之~。
❸所以扞弓弦者。《管子戒》:弛弓脫~。
❹固金鐵藥也。~藥以硼砂合銅爲之。用胡桐汁合銀。堅如石。凡玉石刀柄之類~藥。加銀一分其中。永不脫。見《物理小識》。
2、釬讀音:居寒切,音干,寒韻。釋文:
❶急也。情貌相反也。《莊子列禦寇》:有緩而~。《釋文》:林曰。~、急也。郭曰。言人情貌之反如此。
❷器也。見《集韻》。
3、扞讀音:侯幹切,音翰,翰韻。釋文:
❶忮也。見《說文》。《段注》:忮當作枝。枝持字。古書用枝。亦用支。許之字例。則當作榰。忮訓很。非其義。周南干城傳曰。干。~也。孫炎以自蔽~、釋爾雅~字。許盾下云。所以~身蔽目。然則~字之訓可定矣。
❷禦也。《呂覽恃君》:肌膚不足以~寒暑。
❸衞也。《左桓十二年傳》:請無~採樵者以誘之。
❹蔽也。《荀子彊國》:白刃~乎胷。
❺突也。《漢書董仲舒傳》:抵冒殊~。
❻張也。《淮原南道》:射者~烏號之弓。
❼觸也。《史記游俠傳》:時~當世之文罔。
❽射韝也。《韓非說林》:羿執鞅持~。
❾通犁。臂衣也。《漢書尹賞傳》:被鎧~。持刀兵者。
❿通銲。矛鐏也。《國策趙策》:豫讓刃其~。
 〔注〕:矛鐏謂之~。
⓫~格。堅不可入之貌。《禮記學記》:則~格而不勝。
⓬~馬。突馬也。《家語致思》:懔懔焉若持腐索之~馬。
4、扞釋文:古旱初音笴,旱韻。
5、焊讀音:許旱切,罕上聲,旱韻。釋文:同熯。火乾也。見《廣韻》。
 〔按集韻。本作暵〕。
6、銲釋文:同釬。見《玉篇》。〔俗又以爲固物相著之辭。音近翰。夢溪筆談。譙毫得古夾鏡。略無~迹〕。
7、靬讀音:墟旰切,音衎,翰韻。居言切,音鞬,元韻。丘寒切,音看,寒韻。渠焉切,音虔,先韻。釋文:乾革也。武威有麗~縣。見《說文》。
 〔按地理志、郡國志、竝作驪~。屬張掖郡。廣韻亦作驪~。云在張掖。攷武帝紀。元鼎六年。分武威酒泉地。置張掖敦煌郡。嚴銕橋云。許或據未分時圖籍。否則校者依字林改也。地理志注李奇曰。~音䖍。如淳曰。音弓~。師古曰。驪音力遲反。~音虔。是也〕。
8、靬讀音:居閑切,音閒,删韻。釋文:犛~。國名。《漢書張騫傳》:因益發師抵安息奄蔡犛~條支身毒國。
 〔注〕:李奇曰。~音軒。師古曰。自安息以下五。皆西域胡也。犛~。卽大秦國也。張掖、驪~。蓋取此國爲名耳。~讀與軒同。
 〔按西域傳。烏弋山離國。西與犂~條支接。注。師古曰。犂讀與驪同。~音鉅連反。又鉅言反。後漢書西域傳云。大秦國一名犂鞬。廣韻作黎~。云國名。在西域。其人善眩幻。蓋本一名。譯語有異耳。其地當今意大利國〕。
9、靬讀音:丘寒切,音看,寒韻。釋文:弓衣也。《賈子春秋》:大夫釋玦~。
 〔注〕:~、弓衣也。音刋。
10、靬讀音:侯旰切,音翰,翰韻。釋文:馬被。見《集韻》。
11、靬讀音:墟旰切,音侃,翰韻。釋文:盛矢器著弓衣。見《玉篇》。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