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郃阳,旧县名 。在陕西省中部。也作“合阳”
郃,左冯翊郃阳县。《诗》曰:“在郃之阳。”——《说文》。 段玉裁注:“二《志》同。 应劭曰:‘在 郃水之阳也。’”
水名
去城十五里,水即郃水也。——《水经注》
姓。北魏大莫干氏,后改为郃氏
郃ㄏㄜˊhé1.用於地名。郃陽,縣名,在陝西(現改為「合陽」);郃水,水名,在陝西。2.姓。
郃-漢語大字典郃
《説文》:“郃,左馮翊郃陽縣。从邑,合聲。《詩》曰:‘在郃之陽。’”
(一)hé 《廣韻》侯閤切,入合匣。又古沓切。緝部。
(1)〔郃陽〕旧县名。在陕西省中部。也作“合陽”。1964年改为合阳县。《説文·邑部》:“郃,左馮翊郃陽縣。《詩》曰:‘在郃之陽。’”段玉裁注:“二《志》同。應劭曰:‘在郃水之陽也。’按:今陝西同州府郃陽縣即其地。”《漢書·地理志上》:“郃陽。”顔師古注:“音合。即《大雅·大明》之詩所謂‘在洽之陽。’”《史記·魏世家》“築雒陰、合陽”唐張守節正義引《括地志》云:“郃陽故城在同州河西縣南三里。”
(2)水名。《廣韻·合韻》:“郃,水名。”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邑部》:“郃,今《詩》郃作洽。《水经注》引亦作郃。按,《魏世家》文矦時西攻秦,築雒陰、合陽,字作合。葢合者水名。毛《詩》本作‘在合之陽’。故許引以説會意。秦、漢間乃製‘郃’字耳。今《詩》作‘洽’者,後人意加水旁。許引《詩》作‘郃’者,後人所改。”《水經注·河水四》:“去城十五里,水即郃水也。”
(3)姓。《魏書·官氏志》:“大莫干氏,後改為郃氏。”
(二)xiá 《集韻》轄夾切,入洽匣。緝部。
合。《爾雅·釋詁上》:“㪉、郃,合也。”郭璞注:“皆謂對合也。”陸德明釋文:“㪉音閣;郃,胡臘切。”邢昺疏:“郃者,和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