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

zhāng

同音字

拼音为zhāng的字 拼音为zhang的字

基础解释

古同“彰”,明显,显著:“斯庶嫔~,~则事上静。”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遧-中華大字典

1、遧讀音:諸良切,音章,陽韻。釋文:
❶週~。迃也。見《集韻》。
❷同章。《大戴記千乘》:庶嬪~則事上靜。
2、章讀音:諸良切,音彰,陽韻。釋文:
❶樂竟爲一~。从音十。十、數之終也。見《說文音部》。
❷采也。《書皋陶謨》:五服五~哉。
❸明也。《書堯典》:平~百姓。
❹表也。《詩抑》:維民之~。
❺箸也。《國語周語》:其飾彌~
❻形也。《呂覽大樂》:合而成~。
❼露也。《素問方盛衰論》:反論自~。
❽盛也。《呂覽審時》:其氣~。
❾大也。《孝經內事圖》:帝座~而光。
❿別也。《家語子貢問》:上下有~。
⓫條也。《周髀算經》:十九年爲一~。
 〔按左僖五年傳疏云。計十九年而有七閏。古曆十九年爲一~。以其閏餘盡故也。步曆之始。以朔旦冬至爲首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十九年閏餘盡。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爲一~。積~成部。積部成紀。治曆者以此~部爲法。因此可以明其術數。推之而知氣朔也〕。
⓬式也。《素問氣交變大論》:政令者氣之~。
⓭程也。《廣雅釋器》:篇、~、䉣、程也。
⓮彰顯也。《易姤》:品物咸~。
⓯禮文也。《詩裳裳者華》:維其有~矣。
⓰采文也。《考工記畫繢之事》。赤與白謂之~。
⓱文理也。《易說卦》:六畫而成~。
⓲大材也。《漢書百官公卿表》:東園主~。
 〔注〕:如淳曰。~、謂大材也。舊將作大匠主材吏。名~曹掾。
⓳旌旗也。《國語晉語》:變非聲~。弗能移也。
⓴溫克令儀曰~。見《周書諡法》。
㉑山丘上平者。《爾雅釋山》:上正、~。〔又釋丘云。上正~丘〕。
㉒~程也。《國語周語》:得以講事成~。
㉓~~。采也。~~。行也。見《廣雅釋訓》。
 〔又〕:素質明著也。《荀子法行》:珉之雕雕。不若玉之~~。
 〔又〕:明美貌。《呂覽本生》:萬物~~。
㉔~甫。殷冠名。《禮記儒行》:~甫之冠。
㉕~奏。《獨斷》:凡羣臣上書于天子有四名。一曰~。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駁議。
㉖~皇。猶彷徨也。《文選揚雄賦》:~皇周流。
㉗篇~。《禮記曲禮》:讀樂~。
 〔疏〕:謂樂書之篇~。謂詩也。
 〔按詩關雎句疏。~者積句所爲。不限句數也。
㉘文~也。《禮記緇衣》:出言有~。
㉙印~也。《漢官儀》: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銀印龜鈕。其文曰~。刻曰某官之印。
㉚總~。舜明堂名。
 〔又〕:建~。漢宮名。
㉛上~。歲陽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庚曰上~。
㉜大~。堯樂名。《禮記樂記》:大~、~之也。
㉝婦稱舅曰~。夫兄亦曰~。《釋名釋親屬》:夫之兄俗間曰兄~。~、灼也。~灼敬奉之也。俗或謂舅曰~。亦如之也。
㉞徽誌也。如帽~、肩~、等類。
㉟功勳之奬品也。如文虎~、嘉禾~、等類。
㊱山名。《山海經中山經》:~山。
 〔注〕:或作童山。
㊲國名。《左隱十一年傳疏》:謝、~、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也。
㊳豫~。郡名。《水經贑水注》:豫~樟樹生庭中。故以名郡。左昭六年傳。師于豫~。定二年傳。自豫~與楚夾漢。注。漢東江北地名。後其名移之于江南。漢高六年。分淮南國置豫~郡。爲淸江西南昌府。非古豫~也。
㊴縣名。屬東平國。見《漢書地理志》。〔當今山東東平縣東〕。
㊵~丘。縣名。屬山東省。
㊶官名。《周禮春官》:保~氏。
㊷通獐。《考工記畫繢之事》:山以~。
 〔注〕:~讀爲獐。
㊸通樟。《爾雅釋木棆無疵注》:似豫~。《釋文》:~、本或作樟。
㊹通慞。周~。怔營貌。又懼貌。亦作慞。見《六書音義》。
㊺姓也。《古今姓氏書辨證》:~。出自姜姓。齊太公支孫封國於鄣。左傳。齊人降鄣。子孫去邑爲~氏。
3、章讀音:之亮切,音障,漾韻。釋文:同鄣。《禮記雜記》:疏布輤四面有~。《釋文》:~、本或作鄣。

遧-中草药辞典

【读音】zhānɡ
【繁体】遧
遧zhāng1.彰明。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