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惑失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及醒,红日已高,四顾并无院宇,主僕卧山谷中,大骇。见傍有一洞,水涓涓流。自讶迷惘。” 徐特立 《科学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文化教育》:“真正的科学就能够提高人民的自觉,非科学的东西就会加深人民的迷惘。” 碧野 《大海风涛》一:“我初次踏上人生的征途,人海茫茫,哪里是指引航向的灯塔?我感到迷惘。”
指蛊惑,使迷惑。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他无意中把狐仙得罪了,那狐仙便迷惘了他。”
谓神经错乱失常。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吕子敬秀才》:“ 吉安 吕子敬 秀才,嬖一美男 韦国秀 , 国秀 死, 吕 哭之慟,遂至迷惘,浪游弃业。”《清史稿·后妃传·太宗敏惠恭和元妃》:“上慟甚,一日忽迷惘,自午至酉始瘥。”
迷惘迷惘ㄇ丨ˊ ㄨㄤˇmíwǎnɡ困惑而不知所措。[例]神情~︱一時陷入~之中。
迷惘-汉语大词典迷惘1.迷惑失措。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仙》:“及醒,红日已高,四顾并无院宇,主仆卧山谷中,大骇。见傍有一洞,水涓涓流。自讶迷惘。”
●徐特立《科学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文化教育》:“真正的科学就能够提高人民的自觉,非科学的东西就会加深人民的迷惘。”
●碧野《大海风涛》一:“我初次踏上人生的征途,人海茫茫,哪里是指引航向的灯塔?我感到迷惘。”
2.指蛊惑,使迷惑。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他无意中把狐仙得罪了,那狐仙便迷惘了他。”
3.谓神经错乱失常。
●清吴下阿蒙《断袖篇·吕子敬秀才》:“吉安吕子敬秀才,嬖一美男韦国秀,国秀死,吕哭之恸,遂至迷惘,浪游弃业。”
●《清史稿·后妃传·太宗敏惠恭和元妃》:“上恸甚,一日忽迷惘,自午至酉始瘥。”
mí wǎng
1、是该把真相告诉妈妈,还是隐瞒下去,我陷入了迷惘中。
mí wǎng
1、[怅惘]chàng wǎng
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神情~。
2、[迷离]mí lí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恍惚。睡眼~。
3、[迷罔]mí wǎng
1.神经失常。《列子·周穆王》:“秦 人 逄氏 有子,少而惠,及壮,而有迷罔之疾。闻歌以为哭,视白以为黑,饗香以为朽,尝甘以为苦,行非以为是。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无不倒错者焉。”宋 洪迈《夷坚丁志·金陵邸》:“士肝胆皆震,欲走而足不能步,欲呼而声不能出。移时,僕自外至,急徙於客邸,迷罔者终日。”宋 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二:“一女年十许岁,未适人,骤得迷罔之疾。” 2.迷惑,欺罔。汉 王符《潜夫论·忠贵》:“迷罔百姓,欺诬天地。”《晋书·庾旉传》:“旉 等侵官离局,迷罔朝廷。”清 陆师《之官真州述怀》诗:“彼都中声利,迷罔何当瘳。” 3.犹迷网。谓事物惑人如罗网。陈世宜《孟硕入狱不获探亲》诗:“泥犁亦是众生相,十方迷罔从今开。”
4、[迷惑]mí huò
mí huò的又音。义同“迷惑mí huò”。
5、[迷茫]mí máng
1.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大雪铺天盖地,原野一片~。 2.(神情)迷离恍惚:神色~。小姑娘用~的眼光打量着陌生的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