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輆讀音:可亥切,音愷,賄韻。釋文:
❶~菏。不平也。見《廣雅釋訓》。
〔按~菏。玉篇、廣韻、竝作~軩。集韻引博雅亦作~軩〕。
❷礙也。見《集韻》。
2、輆讀音:口漑切,音慨,隊韻。釋文:~沐。國名。在越東。見《集韻》。
輆
(一)kǎi 《廣韻》苦亥切,上海溪。
(1)〔輆軩〕不平。《玉篇·車部》:“輆,輆軩,不平。”
(2)碍。《集韻·海韻》:“輆,礙也。”《太玄·止》:“折于株木,輆于砭石,止。”清張望《知人難》:“洗垢求瑕,輆吾遵路。”
(二)kài 《集韻》口溉切,去代溪。之部。
〔輆沐〕古国名。也作“輆沭”、“輆汰”。《集韻·代韻》:“輆,輆沐,國名,在越東。”《墨子·節葬下》:“昔者越之東有輆沭之國者。”孫詒讓閒詁:“《集韻》十九‘代’云:‘輆沭,國名,在越東。’是。”《五音集韻·代韻》:“輆,輆汰,國名,在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