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调动,安排。
虎:老虎。
离:离开,分开,分别。
山: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起的部分。
明末清初-佚名-第十五计-《三十六计》:其计云:“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清-石玉昆-十三回-《三侠五义》:苗恒义猛然想起,待客厅上还有三百两银子,连说:“不好,中了贼人调虎离山之计了。”
现代-周而复-三部二十七-《上海的早晨》:是他提出来,要少一点人谈话方便,我才用了调虎离山之计。
现代-郭沫若--《海涛集·南昌之一夜》:这自然是调虎离山之计,邓和武汉派都是不同意的。
近代-蔡廷锴--《蔡廷锴自传·办商团起首做官》:寻思兵少山大,围攻固不易,挺进又失目标,惟有施以调虎离山之计,或可收效。
清-天花才子-五回-《快心编二集》:这样骗法,有名叫做“提罐”,其放火之意,不过调虎离山之计。
明末清初-佚名-第十五计-《三十六计》:其计云:“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清-石玉昆-十三回-《三侠五义》:苗恒义猛然想起,待客厅上还有三百两银子,连说:“不好,中了贼人调虎离山之计了。”
现代-周而复-三部二十七-《上海的早晨》:是他提出来,要少一点人谈话方便,我才用了调虎离山之计。
现代-郭沫若--《海涛集·南昌之一夜》:这自然是调虎离山之计,邓和武汉派都是不同意的。
近代-蔡廷锴--《蔡廷锴自传·办商团起首做官》:寻思兵少山大,围攻固不易,挺进又失目标,惟有施以调虎离山之计,或可收效。
清-天花才子-五回-《快心编二集》:这样骗法,有名叫做“提罐”,其放火之意,不过调虎离山之计。
diào hǔ lí shān
1、抗日战争期间,我游击队经常使用调虎离山之计,把日本鬼子引出驻地,然后消灭他们。
2、朱老巩明白过来,是调虎离山计,一时气炸了肺。
3、战士们用调虎离山的办法,把敌哨兵引开,隐蔽着冲进了敌人的指挥部。
4、我军采用调虎离山之计,引开敌军主力,一举攻克了石堡寨。
5、这自然是调虎离山之计,邓和武汉派都是不同意的。
6、由于这个巧妙的调虎离山计,削弱了敌人大本营的兵力,使他顺利达成了这次进击的任务。
7、二次大战中,因为盟军使用调虎离山之计,才能顺利地在诺曼第登陆成功。
8、等他追赶一段路段,才警觉这是贼人的调虎离山,急奔返家,桌上宝物果然已失。
9、红军在井冈山以调虎离山之计打败了层层围攻的敌人。
10、我这是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将敌人诱骗出来后,再用主力直捣巢穴。
11、翻开历史古书,看到诸葛亮巧施调虎离山计,不得不佩服古人神奇的智慧头脑。
12、为了不让他碍事,大伙决定用调虎离山计把他支开,好让计划顺利进行。
13、其实他并没有新车。那不过是调虎离山之计,把我们骗到外面,他好吃最后的两块匹萨饼。
14、这是敌人的调虎离山之计,无论换做谁都会上当!
15、调虎离山之计,扇庄终究没能逃脱黑衣人派来的手下的厄运。
diào hǔ lí shān
1、[声东击西]shēng dōng jī xī
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2、[围魏救赵]wéi wèi jiù zhào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