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有中

读音

yán bì yǒu zhòng

同音字

拼音为yán的字 拼音为bì的字 拼音为yǒu的字 拼音为zhòng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 拼音为bi的字 拼音为you的字 拼音为zhong的字

基础解释

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详细解释

  • 【解释】: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 【出自】:《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 【语法】:主谓式;作分句;含褒义,形容说话中肯

按字解释

言:说。

必:一定。

有:表示发生、出现。

中:正对上,恰好合上。

词典解释

言必有中-中華語文大辭典

言必有中言必有中丨ㄢˊ ㄅ丨ˋ 丨ㄡˇ ㄓㄨㄥˋyánbìyǒuzhònɡ語出《論語‧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指一說話便切中要點。[例]信守諾言,~。

言必有中-中华成语大词典

言必有中
【拼音】:yán bì yǒu zhòng
解释
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示例
夫人不言,~。 ★《周书·武帝纪上》
近义词
一语破的、击中要害、言不虚发
反义词
漫无边际、废话连篇、语无伦次
语法
作分句;形容说话中肯
英文
whenever one say something, one hits the nail on the head

出处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引证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六年》:吴王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

唐-李德裕--《舌箴》:徒见娄敬掉而获爵,不知魏其齰以可悲。虽言必有中,而适其时。

清-王有光--《吴下谚联·有眼瞎子》:吾郡孝廉乔敷,在先生论文决科第,言必有中,最是有眼之人。

明-罗懋登-第三八回-《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老爷道:“三公之见,妙哉!妙哉!王老先生是一个理,天师老先生是一个数,国师老爷兼理兼数。诸公不言,言必有中。”

故事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六年》:吴王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

唐-李德裕--《舌箴》:徒见娄敬掉而获爵,不知魏其齰以可悲。虽言必有中,而适其时。

清-王有光--《吴下谚联·有眼瞎子》:吾郡孝廉乔敷,在先生论文决科第,言必有中,最是有眼之人。

明-罗懋登-第三八回-《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老爷道:“三公之见,妙哉!妙哉!王老先生是一个理,天师老先生是一个数,国师老爷兼理兼数。诸公不言,言必有中。”

造句

yán bì yǒu zhòng

1、小明的每次谈话都给人言必有中之感。

2、她这个人虽不能言善辩,但言必有中。

3、平常他不言不语,但一开口就言必有中。

组词

近义词

yán bì yǒu zhòng

1、[一针见血]yī zhēn jiàn xiě

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2、[一语道破]yī yǔ dào pò

道:说;破:揭穿。一句话就说穿了。

3、[言之有物]yán zhī yǒu wù

物:内容。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

4、[击中要害]jī zhòng yào hài

要害:易于致命的部位,引伸为重要部门或问题的关键。正打中致命的部位。

5、[一语破的]yī yǔ pò dì

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就说中要害。

反义词

yán bì yǒu zhòng

1、[语无伦次]yǔ wú lún cì

伦次:条理。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2、[漫无边际]màn wú biān jì

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

3、[有口无心]yǒu kǒu wú xīn

嘴上说了,心里可没那样想。指不是有心说的。

4、[词不达意]cí bù dá yì

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5、[废话连篇]fèi huà lián piān

形容文章或言谈中不必要的废话太多。

6、[言之无物]yán zhī wú wù

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

7、[辞不达意]cí bù dá yì

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8、[言不及义]yán bù jí yì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9、[词不逮意]cí bù dài yì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