襡
《説文》:“襡,短衣也。从衣,蜀聲。讀若蜀。”
(一)shǔ 《廣韻》市玉切,入燭禪。又當口切,都豆切,徒口切。屋部。
(1)长襦,即连腰衣。《説文·衣部》:“襡,短衣也。”桂馥義證:“短衣也者,短當為裋。本書:‘裋,豎使布長襦。’”《廣雅·釋器》:“襡,長襦也。”王念孫疏證:“《説文》:‘襦,短衣也。’襦下有裳,則為短衣,可知其似襦而長者,則特别之曰長襦。”《晋書·隱逸傳·夏統》:“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繞其船三匝。”何超音義引《字林》:“襡,連要衣也。”清王士禛《誥封淑人張氏墓誌銘》:“夫人獨侍姑崔太夫人於京師,奉槃、襡、簟益謹。”
(2)衣袖。《廣雅·釋器》:“襡,袖也。”
(二)dú 《廣韻》徒谷切,入屋定。
通“韣”。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需部》:“襡,叚借為韣。”1.弓套。《新唐書·逆臣傳上·安禄山》:“禁衛皆市井徒,既授甲,不能脱弓襡、劍䌘,乃發左藏庫繒帛大募兵。”2.收藏。《廣韻·屋韻》:“襡,韜藏。”《禮記·内則》:“縣衾,篋枕,斂簟而襡之。”鄭玄注:“襡,韜也。”
1、襡讀音:殊玉切,音蜀,沃韻。竹角切,音斲,覺韻。殊遇切,音樹,遇韻。釋文:短衣也。見《說文》。《王注》:桂氏曰。短、當爲裋。本書。裋、豎使布長襦也。廣雅。~、長襦也。晉書夏統傳。妓女之徒服袿~。音義云。~、連要衣也。玉篇作䙱。與襩同云長襦也。連驶衣也。玉篇~下云。短衣也。此乃宋人據本書加之。不知本書之~。玉篇作䙱。實一字也。筠案集韻以~䙱爲一字。
〔按段玉裁以合~、䙱、爲一。非〕。
2、襡讀音:徒口切,音慛,有韻。釋文:袖也。見《廣雅釋器》。
3、襡讀音:當口切,音斗,有韻。丁候切,音鬭,宥韻。釋文:衣袖。見《集韻》。
4、襡讀音:徒谷切,音牘,屋韻。釋文:鞱也。《禮記內則》:斂簟而~之。
5、熞釋文:同䙱。見《篇海類編》。
6、襩讀音:神蜀切,音贖,沃韻。釋文:長襦。見《集韻》。
7、襩讀音:殊玉切,音蜀,沃韻。釋文:襡或字。《集韻》:襡。說文、短衣也。或作䙱、~。
8、襩讀音:徒谷切,音牘,屋韻。釋文:襡或字。《集韻》:襡。韜也。或作~。
9、襩讀音:魯孔切,音攏,董韻。釋文:襡或字。見《說文》。〔即說文怟〕。
10、榑釋文:同榑。《類篇》:袴之兩股曰~。~或从岯。說文、袴。踦也。〔說文作榑〕。
11、怟釋文:襩篆文。見《說文》。
〔按說文、襱或作~。~又隸作襩〕。
12、䙱讀音:朱欲切,音燭,沃韻。釋文:
❶長襦也。連腰衣也。襩同。見《玉篇》。
❷屬也。衣裳上下相聯屬也。荆州謂襌衣曰布~。亦曰襜褕。言其襜襜宏裕也。見《釋名釋衣服》。
13、䙱讀音:殊玉切,音蜀,沃韻。釋文:襡或字。《集韻》:襡。說文、短衣也。或作~、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