莭艸711異「節」的異體字。
莭-中華大字典1、莭讀音:子結切,音節,屑韻。釋文:艸約也。見《類篇》。
2、節讀音:子結切,音接,屑韻。
〔按符~之~、本作卪〕。釋文:
❶竹約也。見《說文》。《段注》:約者、纏束也。竹~、如纏束之狀。
〔按釋名釋形體曰。~、有限~也。故不獨竹有之。凡草木枝榦約束處。皆謂之~。人身及動物之骨束處。亦謂之~〕。
❷符~也。《書康誥》:惟厥正人越小臣諸~。
〔按周禮地官序官掌節注。~、猶信也。行者所執之信。今世使臣稱使~。以此。參閱卪字〕。
❸旄~也。《史記秦始皇紀》:衣服旄~旌旗皆上黑。《正義》:旄~者、編旄爲之。以象竹~。
❹時~也。《左僖五年傳》:分至啟閉。必書雲物。
〔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爲啟。立秋立冬爲閉。用此八~之日。登觀臺。書所見雲物氣色。
〔按後世舊曆於八~外加十六~。分一年爲二十四~。或稱~氣。又俗稱端午、中秋、年底、爲三~〕。
❺適也。《考工記弓人》:是故厚其液而~其帤。
❻法度也。《禮記樂記》:好惡無~於內。
❼準也。《荀子性惡》:故善言古者。必有~於今。
❽驗也。《禮記禮器》:無~於內者。觀物弗之察矣。
❾禮也。《禮記文王世子》:興秩~。
❿和也。《呂覽重己》:~乎性者也。
⓫體也。《國語周語》:昭明大~而已矣。
⓬居處故事也。《禮記文王世子》:其有不安~。
⓭支解也。《易節釋文》:分段支解之義。〔今分事之一段曰一~。文之一段曰一~。竝本此意〕。
⓮正也。《禮記哀公問》:~醜其衣服。
⓯量也。《周禮趣馬》:簡其六~。
⓰操也。〔文選盧子諒詩〕:屈~邯鄲中。
〔按荀子君子。~者、死生此者也。左成十五年傳。聖達~。次守~。下失~。後世云~義、名~。竝此義〕。
⓱策也。《淮南主術》:執~於掌握之間。
⓲止也。見《易雜卦傳》。〔廣雅釋言作已也。同〕。
⓳省也。《左成十八年傳》:~器用。〔今具言~省。或言撙~。又裁~、删~、竝本此意〕。
⓴制也。《禮記仲尼燕居》:樂也者。~也。
〔疏〕:~、制也。言樂者、使萬物得其~制。
〔按後世謂適可之爲~。言限制之使不過也〕。
㉑號令賞罰之~也。見《釋名釋兵》。
㉒好廉自克曰~。見《周書諡法》。
㉓人君壽日也。《明皇實錄》:開元十七年。百官上表請以八月五日爲千秋~。天寶七年改爲天長~。
〔按後世稱人君壽日爲萬壽~。民國以十月十日爲國慶日。曰雙十~〕。
㉔伏義誠必謂之~。見《賈子道術》。
㉕四時佳日也。《唐書李泌傳》:請以二月朔爲中和~。〔又王羲之周參軍帖。須火寒食~。白居易詩。今日重陽~。皆指佳日言〕。
㉖費勿過適謂之~。見《賈子道術》。
㉗栭謂之~。見《禮記禮器》。
〔按論語公冶長山~藻梲朱注。~、柱頭斗栱也〕。
㉘和樂謂之~。見《爾雅釋樂》。
〔疏〕:八音克諧。無相奪倫。謂之和樂。樂和則應~。〔世云擊~。以此〕。
㉙~~。鳳雄鳴也。見《詩卷阿正義》引《白虎通》。
〔按俗謂瑣碎、亦曰枝枝~~〕。
㉚貫~。貫眾也。見《廣雅釋草》。《疏證》:神農本草云。貫眾、一名貫~。葉靑黃而兩相對莖。黑毛聚生。冬夏不死。四月華白。七月實黑。聚相連卷傍生。
㉛買~。官名。《眞臘風土記》:村中人家稍密。有鎭守之官。名曰買~。
㉜姓也。明~鐸。
3、節讀音:昨結切,音截,屑韻。釋文:山高峻貌。《詩節南山》:~彼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