芿
芿rèng 《廣韻》而證切,去證日。
(1)割后再生的新草。《玉篇·艸部》:“芿,草芟陳者又生新者。”《集韻·證韻》:“芿,艸芟故生新曰芿。”唐方干《贈瑪瑙山禪者》:“芿草不停獸,因師山更靈。”宋宋祁《春宴行樂家園》:“園芿初乾小雨泥,飲壺游屐況親攜。”
(2)乱草。《廣韻·證韻》:“芿,草不翦。”《集韻·證韻》:“芿,草木不翦。”《列子·黄帝》:“趙襄子率徒十萬,狩於中山,藉芿燔林。”南朝宋鮑照《侍郎報滿辭閤疏》:“本應守業,墾畛剿芿。”
【芿】8画 4422·7 réng(又音rèng) ㄖㄥˊ 集韻如蒸切,平,蒸韻,日。蒸部。㊀割後再生的新草。玉篇:“草芟陳者又生新者。”唐 方干 玄英集二 贈瑪瑙山禪者詩:“芿草不停獸,因師山更靈。”㊁雜草,亂草。列子 黃帝:“藉芿燔林,扇赫百里。”唐 殷敬順 釋文:“草不剪曰芿。”
réng
1、[繁芿]fán réng
繁复杂乱。
2、[林芿]lín réng
犹林莽;林木。《宋书·羊玄保传》:“凡是山泽,先常熂爈种养竹木杂果为林芿,及陂湖江海鱼梁鰌鮆塲,常加功修作者,听不追夺。”《新唐书·杜佑传》:“朱坡 樊川,颇治亭观林芿,凿山股泉,与宾客置酒为乐。”清 金农《怀张先辈幼持林居》诗:“十年焚轨卧林芿,深闭书堂少俗矜。”邓溥《大我归自柏林将之天津省亲赋此赠别》:“倘如招隐买邻愿,丘壑林芿耐岁寒。”
3、[芿荏]réng rěn
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