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₃與₃】㊀繁茂貌。詩 小雅 楚茨:“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箋:“黍與與,稷翼翼,蕃廡貌。”㊁威儀適度貌。論語 鄉黨:“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㊂往還貌。漢書八七上 揚雄傳 校獵賦:“青雲爲紛,紅蜺爲繯,……淫淫與與,前後要遮。”㊃猶豫貌。淮南子 兵略:“故善用兵者……擊其猶猶,陵其與與。”
與-中華語文大辭典與与1ㄩˇyǔ1.給。[例]交~來人∣~人方便︱~虎添翼。2.〈書〉交往;親附。[例]彼此相~∣桓公知天下諸侯多~己也。3.介詞。引進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相當於「跟」、「同」、「向」。[例]~虎謀皮︱~朋友約定∣~不文明行為作鬥爭。4.連詞。連接詞性相同的詞或短語,表示並列或選擇關係,相當於「和」、「及」、「或」。[例]工人~農民∣偉大~渺小︱戰爭~和平∣去~不去。5.姓。與与2ㄩˋyù參加。[例]參~∣~聞︱~會代表。與与3ㄩˊyú置於句末,表示感嘆、疑問、反詰的語氣。同「歟」。
yǔ
1、[與论]yǔ lùn
众人的议论。
2、[黨與]dǎng yǔ
同党之人。《公羊传·宣公十一年》:“纳 公孙宁、仪行父 于 陈。此皆大夫也,其言纳何?纳公党与也。”《新唐书·张廷珪传》:“张易之 诛,议穷治党与。”邹鲁《云南光复》:“哥老会首 余占标,不密其事,为 滇 吏侦知,被获梟首,党与遂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