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贻伊戚

读音

zì yí yī qī

同音字

拼音为zì的字 拼音为yí的字 拼音为yī的字 拼音为qī的字 拼音为zi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拼音为qi的字

基础解释

贻:遗留;伊:此;戚:忧愁,悲哀。比喻自寻烦恼,自招忧患。

详细解释

  • 【解释】:贻:遗留;伊:此;戚:忧愁,悲哀。比喻自寻烦恼,自招忧患。
  • 【出自】:《诗经·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
  • 【示例】:审得甄廷诏误用药而死于淫,春花婢醉汇事而死于悔,皆~,无为可抵。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按字解释

自:自己。

贻:遗留。

伊:是,此。

戚:忧愁,悲哀。

词典解释

自贻伊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自貽伊戚

自贻伊戚-中华成语大词典

自贻伊戚
【拼音】:zì yí yī qī
解释
贻:遗留;伊:此;戚:忧愁,悲哀。比喻自寻烦恼,自招忧患。
出处
《诗经·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
示例
审得甄廷诏误用药而死于淫,春花婢醉汇事而死于悔,皆~,无为可抵。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近义词
自诒伊戚、自寻烦恼、自贻伊咎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自寻烦恼
成语故事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诗描写一个因公外出办事的官员恋家的故事:他在二月份被派往西方处理政事,在遥远的地方心里老是惦记家乡的亲人,从播种时节一直忙到收获季节还不能回家,心里堆积着无限的烦恼

出处

《诗经·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

引证

明-凌濛初-卷十八-《二刻拍案惊奇》:审得甄廷诏误用药而死于淫,春花婢醉汇事而死于悔,皆自贻伊戚,无为可抵。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金-王若虚--《臣事实辨上》:汉党锢诸公,既无申屠蟠之高识,而自贻伊戚。

清-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思篇三十三》:又安知非欲秦知虽有可兴之势,要当如穆公自知其过,倾心耆老,不可力征经营,自贻伊戚耶?

唐-房玄龄等--《隋书·杨玄感传》:愿以黔黎在念,社稷为心,勿拘小礼,自贻伊戚。

南宋-朱熹--《答黄直卿》:此乃以邪攻邪,自贻伊戚,然遂死于道路,亦可伤也,又可惧也。

唐-李百药-三-《北齐书·文襄纪》:(遗侯景书曰)君今不能东封函谷,南面称孤,受制于人,威名顿尽。得地不欲自守,聚众不以为强,空使身有背叛之名,家有恶逆之祸,覆宗绝嗣,自贻伊戚。戴天履地能无愧乎!

宋-刘子元--《思慎赋序》:因斯而言,则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自贻伊戚,匪降于天,而谓之不幸,未之闻也。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八·嫉谄》:谀之(指张居正)者,伊周不足,重以舜禹,至身后有劝进之疑,亦自贻伊戚也。

故事

明-凌濛初-卷十八-《二刻拍案惊奇》:审得甄廷诏误用药而死于淫,春花婢醉汇事而死于悔,皆自贻伊戚,无为可抵。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金-王若虚--《臣事实辨上》:汉党锢诸公,既无申屠蟠之高识,而自贻伊戚。

清-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思篇三十三》:又安知非欲秦知虽有可兴之势,要当如穆公自知其过,倾心耆老,不可力征经营,自贻伊戚耶?

唐-房玄龄等--《隋书·杨玄感传》:愿以黔黎在念,社稷为心,勿拘小礼,自贻伊戚。

南宋-朱熹--《答黄直卿》:此乃以邪攻邪,自贻伊戚,然遂死于道路,亦可伤也,又可惧也。

唐-李百药-三-《北齐书·文襄纪》:(遗侯景书曰)君今不能东封函谷,南面称孤,受制于人,威名顿尽。得地不欲自守,聚众不以为强,空使身有背叛之名,家有恶逆之祸,覆宗绝嗣,自贻伊戚。戴天履地能无愧乎!

宋-刘子元--《思慎赋序》:因斯而言,则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自贻伊戚,匪降于天,而谓之不幸,未之闻也。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八·嫉谄》:谀之(指张居正)者,伊周不足,重以舜禹,至身后有劝进之疑,亦自贻伊戚也。

造句

zì yí yī qī

1、审得甄廷诏误用药而死于淫,春花婢醉汇事而死于悔,皆自贻伊戚,无为可抵。◎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组词

近义词

zì yí yī qī

1、[自寻烦恼]zì xún fán nǎo

自找的烦闷苦恼。意思是,本来不该有烦闷苦恼。

2、[自诒伊戚]zì yí yī qī

自寻烦恼;自招灾殃。

3、[自贻伊咎]zì yí yī jiù

指自己招来过错。

反义词

热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