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繁多;复杂(跟“简”相对)。
文:规定、仪式。
末: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跟“本”相对)。
节:礼节。
繁文末节
【拼音】:fán wén mò jié
解释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出处
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六议》:“议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示例
故世之~圣人之所以穷神知化者也。 ★宋·陈亮《经书发题·礼记》
近义词
繁文缛节
反义词
言简意赅
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琐碎多余的事项
英文
unnecessary and overelaborate formalities
宋-陈亮--《经书发题·礼记》:故世之繁文末节圣人之所以穷神知化者也。
宋-曾肇--《上哲宗皇帝乞分祭》:臣愚故谓合祭不可复,亲祀不可废,但当斟酌时宜,省去繁文末节,则亲祀之礼无不可为,已于前状论之矣。
元-谢应芳--《与高彦述书》:往来之礼尚矣,然事有不及,又当以情恕之,不拘繁文末节而求备焉,所为君子之交也。
南宋-朱熹-卷四一-《朱子语类》:为国以礼之礼,却不只是繁文末节。
宋-陈亮--《经书发题·礼记》:故世之繁文末节圣人之所以穷神知化者也。
宋-曾肇--《上哲宗皇帝乞分祭》:臣愚故谓合祭不可复,亲祀不可废,但当斟酌时宜,省去繁文末节,则亲祀之礼无不可为,已于前状论之矣。
元-谢应芳--《与高彦述书》:往来之礼尚矣,然事有不及,又当以情恕之,不拘繁文末节而求备焉,所为君子之交也。
南宋-朱熹-卷四一-《朱子语类》:为国以礼之礼,却不只是繁文末节。
fán wén mò jié
1、[繁文缛节]fán wén rù jié
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2、[因陋就简]yīn lòu jiù jiǎn
陋:简陋;就:将就。原意是因循原来的的简陋,不求改进。后指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
3、[繁文缛礼]fán wén rù lǐ
谓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亦比喻其他繁琐多馀的事项。 唐 元稹 《王永太常博士制》:“朕明年有事於南郊,謁清宫,朝太廟,繁文縟禮,予心懵然。” 梁启超 《收回干线铁路问题》:“官之爲物,重門面而多繁文縟禮者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非常注意浮面上的繁文缛礼,以为这是士大夫门第的必不可少的家教。”亦作“ 繁文末節 ”、“ 繁文縟節 ”。《朱子语类》卷四一:“爲國以禮之禮,却不只是繁文末節。”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一》:“以深慮遠計爲狂愚,以繁文縟節爲足黼太平。”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二章:“兵荒马乱,还顾什么繁文缛节。” 老舍 《四世同堂》六十:“文化是文化,文化里含有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不必由他去维持,也不必由他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