絝绔ㄎㄨˋkù「褲」的異體字。
絝-漢語大字典絝
〔绔〕
《説文》:“絝,脛衣也。从糸,夸聲。”
kù 《廣韻》苦故切,去暮溪。魚部。
(1)套裤。《説文·糸部》:“絝,脛衣也。”段玉裁注:“今所謂套袴也。左右各一,分衣兩脛。古之所謂絝,亦謂之褰,亦謂之襗。”《釋名·釋衣服》:“絝,跨也,兩股各跨别也。”《集韻·莫韻》:“絝,或从衣从革。”《淮南子·原道》:“短綣不絝,以便涉游。”《後漢書·馬援傳》:“身衣羊裘皮絝。”《新唐書·禮樂志十一》:“豹文絝,烏皮鞾。”
(2)绊络。《玉篇·糸部》:“絝,絆絡也。”《後漢書·廉范傳》:“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絝。”
kù
1、[皂絝]zào kù
黑色套裤。《新唐书·仪卫志上》:“第三队、第六队,黑质鍪、鎧,皂絝。”
2、[韦絝]wéi kù
亦作“韦裤”。皮套裤。《后汉书·祭遵传》:“遵 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輒尽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韦絝,布被,夫人裳不加缘,帝以是重焉。”宋 沉括《梦溪笔谈·讥谑》:“挽车者皆衣韦袴。”
3、[袍絝]páo kù
袍子和套裤。《后汉书·李忠传》“时 世祖 自解所佩綬以带 忠”李贤 注引《东观记》:“上初至不脱衣带,衣服垢薄,使 忠 解澣长襦,忠 更作新袍絝鲜支小单衣韤而上之。”
4、[负版絝]fù bǎn kù
见“负板袴”。
5、[绮襦纨絝]qǐ rú wán kù
绫绸衣裤。绫绸之类古代为显贵者所服,因用以指富贵子弟。多含贬义。《汉书·叙传上》:“﹝ 班伯 ﹞出与 王 许 子弟为羣,在於綺襦紈絝之间,非其好也。”颜师古 注:“紈,素也,綺,今细綾也。并贵戚子弟之服。”亦作“綺襦紈袴”。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举口不离綺襦紈袴之侧,游步不去势利酒客之门。”亦省作“綺襦”。唐 刘禹锡《荐处士王龟状》:“乐处士之号,不汩綺襦之间。”清 孙枝蔚《寿汪生伯先生闵老夫人》诗:“堂中綺襦集,门前华轂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