簛
(一)shāi 《集韻》山夷切,平支生。
同“篩”。《玉篇·竹部》:“簛,同篩。”
(二)sī 《集韻》相支切,平支心。
(1)竹枝。《集韻·支韻》:“簛,竹枝也。”
(2)竹节。《類篇·竹部》:“簛,竹節也。”
1、簛讀音:山宜切,音釃,霜夷切,音師,支韻。釋文:籭或字。《集韻》:籭。說文、竹器也。可以取粗去細。或作~。
2、簛讀音:相支切,音斯,支韻。釋文:竹節也。見《類篇》。
〔按集韻作竹枝〕。
3、篩讀音:霜夷切,音師,支韻。所街切,佳韻。釋文:
❶竹名。《神異經》:~竹、一名太極。長百尺。圍二丈五六尺。南方以爲船。
❷竹器。有孔以下物。去麤取細。〔王禹偁詩〕:從僧借藥~。
❸除麤畱細亦謂之~。《漢書賈山傳》:~土築阿房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