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稵讀音:津之切,音茲,支韻。將由切,音镇,子幽切,音鐡,尤韻。釋文:
❶禾生皃。一曰蒔也。見《集韻》。
❷同滋。益也。見《玉篇》。
2、滋讀音:津之切,音玆,支韻。釋文:
❶益也。一曰~水。出牛㱃山白陘谷。東入呼沱。見《說文》。《段注》:艸部茲下曰。艸木多益也。此字从水茲。爲水益也。凡經傳、增益之義。多用此字。~水者。一統志曰。~河源出山西五臺縣界。東南流、逕正定府、靈壽縣北。行唐縣南。又東歷正定藳城二縣北。無極縣南。又東北入定州深澤縣界。古與滹沱合流。今折而東北。與滱沙二水合。不入滹沱矣。
〔按靈壽、行唐、正定、藁城、無極、深澤、六縣。皆屬直隸省正定府正定縣。今裁府畱縣。深澤舊隸定州。今定州亦改縣〕。
❷霸水舊名。《水經渭水注》:霸者。水上地名也。古曰~水矣。秦穆公霸世。更名~水爲霸水。
〔按酈說本漢書地理志。彼作茲。志云。出藍田谷。北入渭。考隋書、開皇五年。復改霸水爲~水。唐以後地志仍稱霸水。亦作灞。在今陝西藍田縣東南二十里〕。
❸長也。《國語齊語》:遂~民。
❹多也。《左僖十五年傳》:象而後有~。~而後有數。
❺蕃也。見《廣韻》。
〔按後漢張衡傳。~令德於正中兮。注。茂也。又文選注。繁也〕。
❻蒔也。《離騷》:余旣~蘭之九畹兮。
❼潤也。見《華嚴經音義》引《韻圃》。
❽液也。《禮記檀弓》:必有草木之~焉。
❾旨也。《禮記月令》:薄~味。
❿濁也。《左哀八年傳》:何故使吾水~。
⓫黑也。見《左傳釋文》引《字林》。
⓬~熙。潤悅貌。《文選王褒賦》:吸至精之~熙兮。
⓭古作孖。《一切經音義》:~。聲類作孖。同。
⓮古作稵。《一切經音義》:~。古文孖稵二形。同。
⓯通孳。《堯廟碑》:~~汲汲。
⓰通玆。《左傳哀八年釋文》:~、本作玆。
3、鐡讀音:子幽切,音䨂,尤韻。釋文:稵或字。《集韻》:稵。禾生也。或从幽。
4、趄讀音:子之切,音茲,支韻。釋文:禾生皃。見《篇海類編》。
稵
【午集下】【禾字部】 稵
★【廣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𠀤音兹。禾生貌。【玉篇】益也。與滋同。一曰蒔也。
◎又同𥠃,詳𥠃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