秲
秲(一)zhì 《廣韻》直里切,上止澄。
稻名。《廣韻·止韻》:“秲,稻名。秲ॣ̣\u0002”《集韻·止韻》:“秲,稻名。”
(二)shì 《廣韻》時吏切,去志禪。
同“蒔”。《玉篇·禾部》:“秲,亦作蒔。”《廣韻·志韻》:“秲”,同“蒔”。
1、秲讀音:丈里切,音峙,紙韻。釋文:稻名。見《集韻》。
2、秲讀音:時吏切,音侍,寘韻。釋文:蒔或字。《集韻》:蒔。更別穜。或作~。
3、蒔讀音:時吏切,音侍,寘韻。釋文:
❶更別種。見《說文》。《通訓定聲》:按分秧匀挿爲~。
❷立也。見《方言》。
4、蒔讀音:市之切,音時,支韻。神至切,音示,寘韻。釋文:~蘿。卽小茴香。《本草綱目》:藏器曰。~蘿實如馬芹子。珣曰。馬芹子、色黑而重。~蘿子、色褐而輕。頌曰。今嶺南及近道皆有之。三月四月生苗。花實大類蛇牀。而簇生辛香。六七月采實。今人多用和五味。